第229章暗礁与星图(1/2)
海外市场的拓展,远比预想中艰难。
龙胆科技东南亚分公司设在吉隆坡双子塔附近的高级写字楼里,透过地窗能俯瞰这座城市的现代与喧嚣,但会议室内的气氛,却沉闷得如同雨季来临前的低压。
“他们不接受我们的数据本地化方案。”曹辛夷合上手中的项目书,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声音却依旧保持着冷静,“坚持要求核心算法服务器必须设在境内,由他们指定的机构‘协同管理’。”
这已不是简单的商业谈判,而是触及了龙胆科技的底线——“五彩绫镜”项目的核心,便是绝对的数据隐私和自主控制权。一旦让步,无异于将命门交到对方手中。
龙胆草坐在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眼底却是一片深沉的疲惫与锐利交织的寒芒。连日的磋商、试探、乃至暗中的角力,消耗着每个人的精力。本地巨头“星洲科技”凭借其深厚的政商关系,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一点点收紧。
“协同管理?”龙胆草唇角勾起一抹没什么温度的弧度,“得真好听。不如直接,想要我们的核心技术。”
会议室里几位从国内跟来的高管面露愤慨,却又无可奈何。强龙不压地头蛇,在这里,星洲科技就是那条盘踞已久的巨蟒。
“他们抓住了我们急于打开市场的心理,”曹辛夷分析道,目光扫过在场众人,“也摸准了我们‘五彩绫镜’项目前期投入巨大,需要快速回血的弱点。这是一场心理战。”
“不仅仅是心理战。”龙胆草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电子星图前,上面标注着东南亚各国的数据节点和潜在合作方,“星洲科技背后,有欧洲资本的影子。我怀疑,这不仅仅是市场争夺,更是一场……针对‘五彩绫镜’技术标准的狙击。”
此言一出,会议室气氛更加凝重。如果涉及更高层面的技术标准之争,那就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利益,而是关乎未来行业话语权的生死之战。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暂时让步,以换取入场券?”一位负责市场的副总心翼翼地问道。
“不行。”龙胆草斩钉截铁,“‘五彩绫镜’的根基就是信任。一旦我们开了这个口子,国内市场会怎么想?全球其他市场的合作伙伴会怎么想?这不仅仅是原则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他看向曹辛夷:“辛夷,你之前提到的‘本土化合作’方案,细化得怎么样了?”
曹辛夷深吸一口气,将面前的平板电脑连接到投影仪上:“放弃与星洲科技的正面纠缠,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支点。这是我筛选出的,三家具有潜力的本地初创科技公司。它们规模不大,但在垂直领域有独特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们没有被星洲科技完全渗透,有独立发展的野心。”
屏幕上显示出三家公司的资料和其创始人的背景。
“A公司,专注于边缘计算,他们的分布式节点架构,可以完美弥补我们数据中心覆盖的不足。”
“B公司,创始人曾是硅谷回流的技术精英,他们的动态加密技术很有创意,虽然不成熟,但思路与我们‘透明化算法’有互补可能。”
“C公司,业务偏向民生应用,在当地草根阶层中有极高的口碑和渗透率,能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本地用户的真实需求。”
龙胆草的目光在星图和三家公司资料间来回移动,原本紧蹙的眉头微微舒展。曹辛夷的这个思路,跳出了原有的竞争框架,不再执着于攻克最大的堡垒,而是转而联合那些被巨头忽视的“暗礁”,将它们连点成线,构筑新的防线,甚至……反攻的阵地。
“风险在于,”曹辛夷补充道,“这些公司体量,抗风险能力弱,可能会被星洲科技轻易掐断资源。我们需要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资金,更是一个能让他们摆脱依附,独立成长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龙胆草低声重复着这个词,眼中光芒渐盛。他看向曹辛夷,看到她眼底同样闪烁着的、属于开拓者的兴奋与冷静。这种并肩作战、思维碰撞所产生的默契,在此刻压抑的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就这么办。”龙胆草做出了决断,声音沉稳有力,“立刻组建专项组,由你牵头,优先接触B公司和C公司。技术团队跟进评估,法务部准备好全新的合作框架协议。我们要的不是收购,是战略同盟。”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以及更远处那片充满机遇与未知的南国天空。
“他们想用规则困死我们,”龙胆草转过身,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属于猎手的、带着野性的笑容,“那我们就告诉他们,真正的龙,不会被困在浅滩。我们会在这片海域,画出自己的星图。”
会议结束,众人领命而去。曹辛夷收拾着文件,龙胆草走到她身边。
“压力很大?”他低声问,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曹辛夷抬头,笑了笑,那笑容里有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还好。比想象中难,但也比想象中有趣。”她顿了顿,看向龙胆草,“至少,我们还在同一张星图上前行。”
龙胆草看着她清澈而勇敢的眼睛,心中微动。那些关于林晚的复杂情愫,在此刻似乎被更宏大、更紧迫的目标冲淡了些。他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