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老井深处,四合院的记忆(2/2)
秦淮茹的目光,则落在了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画面上。一个穿着带补丁花棉袄的瘦弱女孩,正笨拙地帮着母亲纳鞋底,不时抬头羡慕地看着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
“妈妈,那是……”罗希感觉到了母亲情绪的波动。
“那是我。”秦淮茹的声音有些恍惚,她仿佛在对自己,也在对孩子们说,“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都能吃饱饭,能有一件没有补丁的新衣服。”
罗希和罗念静静地看着,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了母亲曾经经历过的艰辛。罗念的逻辑告诉他,这是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但罗希的共情能力,让她清晰地感受到了那个小女孩心中,那份对未来的微小期盼和生活的苦涩。
他们继续往下走,看到了四合院里一场热闹的婚礼,看到了饥荒年间邻里间相互接济的一碗米,看到了无数个平凡日子里的喜怒哀乐。
终于,他们来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画面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院门口。那时的罗晓军,穿着简单的衣物,眼神平静,但那平静之下,蕴藏着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深邃。
孩子们停下了脚步,他们看到了父亲是如何与院里的邻居们相识,如何用他的方式,不着痕迹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命运。他们看到了父亲第一次在厨房里,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让傻柱都为之震撼的美食;看到了父亲在许大茂惹是生非时,用最直接的方式让他明白什么是规矩;看到了他如何引导娄晓娥走上商业之路,如何将秦淮茹一家从生活的泥潭中拉出来。
这些画面,不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充满了力量。孩子们能清晰地感觉到,每一次父亲做出选择时,他那坚定不移的意志,是如何巧妙地拨动着命运的丝线,将一个原本会走向衰败与纷争的四合院,引向了和谐与新生。
他们看到了父亲在后院里,第一次向母亲们展露自己真正的力量,那个瞬间,整个四合院的本源都被他所掌控。他们也看到了,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夜晚,父亲独自一人站在院中,他的意志延伸至整个地球,引导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生命洗礼”。那宏大而果决的场面,让两个孩子的心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罗念终于明白了,父亲那看似平静的日常之下,肩负着何等沉重的责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守护,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罗希则紧紧地牵着父亲的手,她从那些过往中,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无比深沉的爱。是对家人的爱,是对这个院子的爱,更是对所有生命的爱。
“我明白了……”罗念低声自语,他的眼中闪烁着了悟的光芒,“家园,并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它是所有在这里生活过的生命的记忆总和。是这些爱、恨、喜、悲,共同构筑了它的灵魂。”
“嗯!”罗希重重地点头,“我们也是这些故事的一部分了!”
看着孩子们眼中闪过真正的理解之光,罗晓军感到无比欣慰。这次亲身体验,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传承”的种子。在他引导孩子们固化这份理解的同时,他自身对“记忆”的掌控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他发现自己可以轻易地将任何一段有意义的记忆,从时间的洪流中提取出来,将其固化为一段永恒的法则,如同一个可以随时查阅和体验的“活教材”,供后代学习。
就在他们准备顺着光梯返回现实时,罗念忽然停下脚步,皱起了眉。
“爸爸,这里还有一些很零散的情感碎片。”他指着回廊的缝隙中,那些如同萤火虫般飘荡的微弱光点,“它们没有形成完整的记忆,充满了执念和不甘,它们在游荡。”
罗希也感觉到了,她那强大的共情能力,让她能清晰地捕捉到这些碎片的情绪。她小声说:“它们好像很孤单,它们在找家……它们不属于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故事里。”
罗晓军的目光投向那些被孩子们发现的“旧日情感”。这些,是四合院漫长岁月中,一些未能被化解的、被遗忘的强烈情绪。它们是某个住户未能说出口的遗憾,是某次争吵中留下的怨念,是某个夭折生命的不甘。它们太微弱,无法形成完整的记忆,却又因为执念太深,无法彻底消散在时间长河里。
它们,在寻求一个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