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四合院:逆袭人生,从种田开始 > 第一百八十三章:陶罐里的新故事

第一百八十三章:陶罐里的新故事(1/2)

目录

这丝共鸣像一根看不见的线,将虎子那天真烂漫的好奇心,从照片上牵引出来,轻轻地,搭在了院角那几个沉默了无数岁月的陶罐上。

罗念和罗希最先感觉到了变化。

以往,他们靠近陶罐时,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像是风声,又像是遥远潮汐的低语。那些是属于另一个文明,最原始,最混沌的记忆碎片。

可现在,那声音变了。

“哥哥,你听。”

罗希把小耳朵贴在一个陶罐冰凉的外壁上,眼睛一下子就睁大了。

她听到的不再是风声。

那是一个很轻,很清晰的声音,像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在讲睡前故事。

“有一颗小小的石头,它住在大河的旁边……”

“它每天看着天上的云,它也想飞……”

声音断断续-续,不成章节,但每一个字都无比清晰。

罗念也凑了过去,把耳朵贴在另一个陶罐上。

他听到了另一个片段。

“河里有一条红色的小鱼,它的鳞片会发光……”

“小鱼告诉石头,飞不一定要有翅膀……”

兄妹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巨大的惊喜。

他们立刻就明白了。

是虎子留在照片上的那份最纯粹的,不带任何目的的好奇心,像一把钥匙。

这把钥匙,没有试图去强行破解陶罐里的信息,而是用一种最温柔的方式,轻轻地,叩开了那扇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

它解锁了这些古老记忆更深层次的“叙事结构”。

那些原本杂乱无章的记忆碎片,开始自发地,按照一种充满童趣的逻辑,重新组合,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故事。

“爸爸!”

罗希兴奋地喊了一声,拉着罗念就朝屋里跑去。

罗晓军正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把小刀,慢条斯理地削着一支铅笔。木屑卷曲着落下,露出里面黑色的笔芯。

“怎么了?这么高兴。”

他抬起头,看着两个跑到自己面前,小脸通红的孩子。

“陶罐!陶罐会讲故事了!”罗希抢着说,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罗念在一旁补充道:“不是我们去解析,是它自己在讲。我们觉得,可能跟王大妈家的虎子有关。”

他把自己的猜想,有条理地,跟父亲说了一遍。

罗晓军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

他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因为他知道,好奇心,本就是驱动一切文明探索与创造的,最原始,也最强大的力量。

“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罗晓军把自己刚削好的那支铅笔,递到了罗念的手里。

他又拿起另一支,继续削着,动作不疾不徐。

“既然它们愿意讲,那你们就试着,把这些故事完整地‘倾听’,然后记录下来。”

他没有说这是什么伟大的任务,也没有解释这背后宏大的法则意义。

他的语气,就像是在鼓励孩子,去完成一件有趣的家庭作业。

娄晓娥和秦淮茹也走了过来,她们听着孩子们的描述,脸上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真的?那罐子还会说话了?”秦淮茹觉得这事儿真新鲜。

“这是一种信息流的有序化重组。”娄晓娥则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着,“好奇心作为一种特定的情感催化剂,触发了信息载体的全新表达模式。真有意思。”

罗晓军很快又削好了几支铅笔,他从屋里找出几本还没用过的作业本。

他把纸和笔,整整齐齐地摆在孩子们面前。

“去吧。”

“爸爸妈妈,是你们的第一批听众。”

他的话,给了孩子们巨大的鼓励。

从那天起,罗念和罗希有了一项全新的,充满乐趣的日常活动。

他们不再使用任何法则去强行解析,那会惊扰到那些刚刚苏醒的故事。

他们就像两个最有耐心的听众,每天吃完饭,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墙角的陶罐旁边。

他们把耳朵轻轻地贴在陶罐上,屏住呼吸,用心去倾听。

有时候,他们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风吹过院子,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

邻居家的吵闹声,傻柱在厨房里切菜的“邦邦”声,都成了他们倾听故事时,最自然的背景音乐。

他们将听到的一个个零散的片段,像拼图一样,在脑海里拼凑起来。

“我听到了,那颗石头最后被一个孩子捡走了。”

“我听到的不一样,那条小红鱼,带着石头去了河底的一个水晶宫殿。”

兄妹俩互相讨论着,补充着,争论着。

然后,他们再把这些拼凑好的情节,一笔一画地,认真地写在作业本上。

几天后,第一个完整的故事,被他们整理了出来。

故事的名字叫《想飞的石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