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九章:大扫除里的老物件(2/2)
那是一张电影票的票根,上面的字迹都快模糊了。
“还记得这个吗?”罗晓军把票根递给娄晓娥,“咱们第一次带孩子们去看电影,《小兵张嘎》那次。”
娄晓娥接过来,一下子就笑了。
“怎么不记得。那次安宁看到嘎子被吊在树上,还急哭了呢。你抱着她哄了半天。”
罗晓军也笑了:“是啊,平安那时候胆子大,看到精彩的地方,还站起来拍手叫好,把前排的大爷吓了一跳。”
两个孩子听着父母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都有些不好意思,又觉得特别新奇。
娄晓娥从箱子底下,翻出了一个掉了漆的口红管。
“天哪,我的第一支口红。”她惊喜地叫了一声。
那口红是塑料壳的,很廉价,但她却像捧着宝贝一样。
“那时候咱们刚结婚,你托人从上海给我带来的。我当时可舍不得用了,每次都只涂一点点。”她看着罗晓军,眼睛里闪着光。
那支廉价的口红,串起的是一段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箱子里还有一个缺了口的白色搪瓷杯,上面印着“赠给最可爱的人”。
“这杯子,是咱们从筒子楼搬过来的时候,一起带来的吧?”罗晓军拿起杯子,手指摩挲着那个缺口。
“是啊,那时候家里就这一个像样的杯子,你喝水,我喝水,都用它。”娄晓娥说。
一个缺了口的杯子,见证了这个家从无到有,从艰难到富足的所有历程。
大扫除不知不觉停了下来,变成了“家庭故事会”。
一件件不起眼的老物件,被从箱子里拿出来。
每一件,都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从这些故事里,看到了自己模糊的童年,也看到了父母年轻时的模样。这个家的历史,在这一刻,变得鲜活而又具体。
贾张氏在屋里听着外面的欢声笑语,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从窗户缝里,看到秦淮茹拿着那双小破鞋,跟娄晓娥有说有笑,那亲热劲儿,比跟自己这个亲妈还亲。
“真是个胳膊肘往外拐的白眼狼。”她压低声音骂道,“就知道给外人当牛做马,自己家里的事倒是不上心。我这腰酸背痛的,也不见她这么殷勤。”
秦淮茹似乎感觉到了那道不善的目光,但她只是回头看了一眼,便又转过头,继续和娄晓娥说着话。
对她来说,罗家这份温暖和尊重,远比贾张氏的无理取闹要重要得多。
故事讲完了,罗晓军把这些老物件一件一件地,用干净的软布擦拭干净。
罗安宁好奇地问:“爸爸,你不把它们修好吗?这个杯子的口都破了。”
罗晓军摇了摇头,他蹲下来,看着两个孩子,认真地说:“有些东西,旧了才有味道。这上面的每一个缺口,每一道划痕,都是咱们家的故事,修好了,故事就没了。”
他找来一个干净的新木盒,郑重地将这些承载着记忆的老物件,一件一件地放了进去。
那双虎头鞋,那张电影票根,那支旧口红,那个缺了口的搪瓷杯……
最后,他把这个新的“记忆宝箱”,和之前那个装着“活照片”和“家书”的盒子,并排放在了书柜最显眼的位置。
它们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但它们承载的共同记忆,是这个家最宝贵的财富。
大扫除继续进行。
等把整个院子都清理干净,已经是傍晚时分。
院子焕然一新,青石板被刷得发亮,窗明几净,连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一家人累得腰酸背痛,但心里却无比舒畅。
他们搬出小桌子和板凳,就在干净的院子里,迎着晚霞吃晚饭。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传来。
“爸爸快看,有燕子。”罗安宁指着天空,兴奋地叫道。
一家人抬头看去。
只见一对黑色的燕子,在四合院的上空盘旋了一圈,然后径直飞向了罗家的屋檐。
那里的屋檐刚刚被清理干净,露出了结实的木梁。
两只燕子似乎很满意这个新家,它们绕着屋檐飞了两圈,然后其中一只,衔着一小块泥巴,稳稳地落在了屋檐的横梁上。
它们开始筑巢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院子里,给这对忙碌的燕子,也给这户温馨的人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