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大胆尝试(1/2)
半小时后,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
五辆绿色的警用吉普,卷着尘土,直接冲到了工地入口。
车门打开,十几名公安人员跳了下来,迅速拉起了警戒线。
为首的,是市局的一位副局长,他认识陈山,也知道袁振邦的身份。
此刻,他夹在中间,脸上汗流浃背。
工人们被这阵仗吓坏了,纷纷停下了手里的活,惊恐地看着这群不速之客。
王虎叼着牙签,带着几十个穿着黑色制服、身材魁梧的和记安保人员,堵在了工地门口。
气氛,一触即发。
“陈老板……”那位副局长擦了擦额头的汗,硬着头皮走到陈山面前,压低了声音,“袁老下了死命令……您看,要不让工人们先停一下,走个过场……”
陈山的目光,落在那些手持警棍,却同样紧张的年轻公安脸上。
他对着身后的王虎,淡淡地说了一句。
“阿虎。”
王虎愣了一下,但还是挥了挥手,让安保人员让开了一条路。
副局长松了一口气,连忙对身后喊道:“都把警棍收起来!”
最后,王虎扔掉对讲机,举起了双手。
“行。”
“我跟你们走。”
几个带头的工头,看到王虎被拷上了手铐,也跟着站了出来。
“人是我们叫来干活的!跟他们没关系!要抓抓我们!”
手铐冰冷的金属声,在工地上接连响起。
机器的轰鸣彻底停了。
整个工地,再次陷入死寂。
所有工人都看着王虎他们被押上警车,眼神里,刚刚燃起的火苗,被一盆冰水,彻底浇灭。
警车呼啸而去。
袁振邦看着这一幕,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拿起那份写好的报告,递给身边的秘书。
“发回北京。”
蛇口工业区,一夜之间,风声鹤唳。
袁振邦的工作组,正式进驻了和记的指挥部。
财务室的大门,被贴上了交叉的封条。
所有的账本、合同、凭证,全部被搬走审查。
一间间临时搭建的办公室里,工人们被挨个叫进去“谈话”。
“陈山给了你们多少钱?”
“计件工资,是谁提出来的?”
“你们是不是为了奖金,才拼命干活的?”
“为什么要复工?谁让你们复工的?”
“是不是陈山用钱收买你们对抗调查?”
审问的语气,不像是在了解情况,更像是在诱导“罪证”。
之前还围着陈山打转的本地干部,现在一个个避之不及。
那个李主任,在走廊里碰到梁文辉,直接扭头就走,仿佛撞见了瘟神。
整个蛇口工业区,都笼罩在一片高压的政治阴云之下。
这座刚刚展现出蓬勃生机的未来之城,仿佛随时都会被这股倒春寒,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
梁文辉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他面前的烟灰缸已经满了。
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脸色比纸还白。
“山哥,王虎他们被关在局子里,不让见。”
“我们所有的账目都被封存了,工作组的人,还在找工人单独问话,明显是要把事情往‘煽动工人,对抗审查’上引。”
“舆论对我们很不利。”
“再这么下去,不用等北京的批示,光是这些罪名,就够我们喝一壶的了。”
陈山坐在他对面,手里拿着一份新的规划图,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用铅笔在上面勾画着。
“急什么。”
他的声音很平静。
同一时间。
北国,京城。
一座没有挂牌的红墙大院内,气氛凝重。
一张宽大的梨木办公桌上,并排摆着两份文件。
一份,是袁振邦用了一整个下午,含愤写就的紧急报告,上面用词激烈,字字泣血,将“蛇口模式”定性为动摇国本的“资本主义歪风”,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要求“悬崖勒马,拨乱反正”。
另一份,是梁文辉连夜赶出,通过特殊加密渠道,在凌晨四点送达的报告。
《关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蛇口工业区的实践与思考》。
这份报告里,没有一个字谈“主义”,通篇只有数字。
——冰冷、客观,却又触目惊心的数字。
第一笔,效率账。
一张巨大的图表,直观地对比了蛇口工地的建设速度,与国内同类型项目的平均周期。
蛇口一个月完成的土方工程量,等于内地一个大型工程局一个季度的总量。
第二笔,收入账。
一长串的数据,详细罗列了蛇口工地工人的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倍。一个熟练的泥瓦工,一个月赚的钱,顶得上一个内地国企工程师半年的工资。
第三笔,国家账。
和记实业在蛇口的所有投资,全部来自境外,没有花国家一分钱。
而已经签订的芯片出口预售合同,将在未来三年内,为国家带来超过三十亿美元的宝贵外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