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那个圈(2/2)
老人走下车,抬头看了一眼身后那片巨大的工地,又看了看眼前这个年轻人。
他笑了笑,伸出手。
“你这动静,搞得可不小啊。”
……
临时改成的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微妙。
总设计师坐在主位,没有急着说话,只是翻看着梁文辉刚刚递上来的,一份更详细的工程进度和财务报告。
报告上全是图表和数字,没有任何形容词。
陪同的省市官员,一个个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喘。
袁振邦坐在会议桌的末尾,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终于,老人放下了报告。
他看向袁振邦。
“振邦同志,你在这里看了这么久,有什么想法,说说看嘛。”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袁振邦身上。
老人抬起头,脸色很复杂。
有困惑,有挣扎,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现实冲击后的疲惫。
“我承认,我老了,思想有些跟不上了。”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这里的发展速度,是我没想到的。工人们的干劲,也是我近些年没见过的。”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但是,我还是有担忧。”
“我看到,工地上开始出现了‘万元户’,他们一个月挣的,比内地一个大学教授一辈子挣的都多。”
“我也看到,为了抢工期,工地上出现了好几次安全事故。”
“计件工资,拉大了收入差距。有的工人一个月拿几百,有的还是几十块。”
“长此以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会不会产生新的阶级?人心都向着钱看,我们革命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信念,还要不要了?”
“我们冲击了计划经济,但市场经济这条路,到底通向哪里?我们谁心里都没底。”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总设计师,问出了那个盘桓在他心里,也盘桓在无数人心里的终极问题。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现在这么搞,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
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安静得能听到心跳。
这是一个谁也回避不了的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主位上的那位老人。
等着他,为这场席卷全国的争论,一锤定音。
老人没有立刻回答。
他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模糊了他脸上的表情。
许久,他才开口。
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不争论。”
三个字,如三座大山压下所有嘈杂。
“我的态度,就是不争论。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不要争论。看实践。一争论,时间就都浪费了,什么都干不成了。”
他环视一周,目光最后落在那些紧张的省市官员脸上。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我们这些人,说了不算。”
“要让实践来说话,要让人民来说话。”
“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这才是唯一的标准!”
“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
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他拿起桌上的铅笔,在报告的封面上,重重地敲了敲。
“中Y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试。办特区,不是画地为牢,是给你们政策,给你们权力!”
“不要怕犯错误!”
他猛地一挥手,斩钉截铁。
“就是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
会议结束了。
莲花山顶,杂草丛生。
陈山陪着老人,站在这座还只是一片荒芜的小山包上。
山风吹动着老人花白的头发。
他指着山下那片初具规模的工地,和更远处,一望无际的滩涂。
“地方还是小了点嘛。”
他转头对陪同的省领导说:“把地图拿来。”
一张巨大的规划图,在山顶的石头上被铺开。
老人接过一支红铅笔,没有丝毫犹豫。
他在地图上,从蛇口开始,向着西北方向的南头,画下了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圈。
他把整个后海湾,都圈了进去。
圈画完了。
他把铅笔递给陈山,看着他的眼睛。
“干得很不错。”
“但是,步子可以再大一点,要迈得更快一些,胆子可以再大一点。”
袁振邦就站在几米外,看着地图上那个刺眼的红圈,看着那个年轻人。
风吹过,他花白的头发,在风中凌乱。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