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李奕(2/2)
“这涵盖了内核、驱动、框架、应用、测试等所有关键环节。”
“当然,在项目初期,我们可以先搭建一个百人左右的核心团队启动项目,再逐步扩张。”
听到这个数字,陆阳神色平静,无论是时间还是人力投入,都在他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也符合此类项目的常规规模。
问到这里,陆阳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他站起身,走向林渊,主动伸出手,脸上露出诚挚的笑容:
“林先生,你的专业能力和宏观思路我非常欣赏。我正式邀请你加入我们,由你全面负责即将成立的手机操作系统研发部门。”
“至于薪酬方面,我们可以在你目前谷歌收入的基础上,上调20%。你看如何?”
林渊听到陆阳如此干脆的录用决定和优厚的条件,眼中顿时闪过惊喜和激动。
他立刻起身,双手紧紧握住陆阳的手,语气坚定地回应道:
“陆总,非常感谢您的信任!我愿意加入,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至此,一位未来技术蓝图的核心架构师,被陆阳成功招致麾下。
下午,陆阳面试了来自摩托罗拉的资深硬件工程师李奕。
面试过程非常顺利,李奕展现出的扎实技术功底、对硬件产业链的深刻理解以及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都让陆阳十分满意。
在确认李奕同样愿意加入团队后,陆阳心中关于手机产业的宏图,终于奠定了最关键的两块基石。
软件系统与硬件设计的领军人物均已到位。
当然,林渊和李奕的职责目前还是有着较大差异的。
林渊将作为首席软件架构师,全面负责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发团队搭建与核心技术攻关。
而李奕的首要任务,则是凭借其在硬件领域的深厚人脉与经验,为陆阳系统地考察并评估当前的手机硬件产业链。
陆阳的规划深远,他并不急于立刻推出成品手机,而是打算先期战略性投资或入股一批关键的硬件供应商,如屏幕、芯片、摄像头模组等领域有潜力的公司。
这样做,不仅能确保未来自家手机获得最优质、最稳定的核心元器件供应,更能通过资本纽带与这些上游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同盟,形成强大的供应链垒。
在陆阳看来,现在就仓促启动整机设计制造为时过早。
他计划在大约一年后,待操作系统研发初具雏形、硬件供应链布局初步完成、且智能手机的周边生态更为成熟之时,再正式组建团队,启动第一款手机的设计。
这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第一款手机必须做好,做到当时的极限,只要这样才能够给用户打下一个印象,那就是他们的手机就最优秀的。
不然的话,一旦第一印象差了,想要在提升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