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240章 讲堂扬名

第240章 讲堂扬名(1/2)

目录

“学生王明远,才疏学浅,本不敢在胡山长与诸位同窗面前妄言。然山长垂询,事关民生疾苦,学生便斗胆浅析一二,若有疏漏之处,还请山长与诸位斧正。”

“此次凌汛之灾,学生一路行来,目睹惨状,心有所感。窃以为,应对此等天灾人祸交织之困局,不能仅着眼于灾后补救,更须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

他略一停顿,结合很早前就提出的震后救灾策,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道:

“其一,在于‘预’。学生观此次凌汛,虽属天灾,但若预警及时,损失或可大减。朝廷应在黄河险要段设立观测点,专人负责监测冰情水势,一有异常,即刻以烽火或快马接力方式,向下游州县传递警讯,为疏散百姓、加固堤防争取时间。此事耗费不大,却可收防患未然之效……”

“其二,在于‘实’。灾情发生后,赈济务必落到实处。以往常见州县官吏虚报灾民数目,冒领赈粮,或是以次充好,克扣钱粮。学生以为,可试行‘联保具结’之法,令灾民分组后互相担保,登记造册,按册发放。同时,鼓励当地士绅乡老参与监督,甚至可请邻县干吏交叉核查,最大限度杜绝贪腐……”

“其三,在于‘疏’。灾民流离,若一味堵截驱赶,恐生变乱。不如顺势疏导,组织青壮灾民参与清理河道、修复道路、搭建临时住所等工役,按劳给予钱粮,使其得以自救,亦有助于灾后重建。老弱妇孺则妥善安置,施粥施药,保全性命……”

“其四,在于‘惩’。此次灾情,暴露出河工款项、甚至历年赈银恐有被层层盘剥之弊。学生以为,朝廷当借此机会,派遣得力御史,严查相关账目,尤其是之前拨付的河工款项流向!若有贪赃枉法、玩忽职守者,无论涉及何人,均应依法严惩,以儆效尤!唯有吏治清明,方能保民生安宁!”

说到最后一点时,王明远的语气不由得加重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愤。

他想起了路上看到的那些饿殍,那些绝望的眼神,想起了可能被贪官污吏吞没的救命钱。

此刻,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谨小慎微的普通学子,他的身后,站着官至巡抚的恩师,站着名满天下的周老太傅,这让他有了一份直言不讳的底气。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既有宏观的架构,又有具体的措施,尤其是最后对吏治贪腐的尖锐批评,更是直指问题核心,与之前李举人那种略显含蓄的提及截然不同,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讲堂内,一时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王明远这番既有高度又接地气、且胆气十足的论述震住了。

先前那些质疑他年纪轻、经验浅的学子,此刻都张大了嘴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就连那位李举人,也收起了之前的些许自矜,看向王明远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凝重和深思。

端坐于讲台上的胡山长,一直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直到王明远话音落下,他才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缓缓开口道:

“观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王相公年少有为,见解深刻,尤其是这‘预、实、疏、惩’四字,切中要害。岳麓书院治学之精,周老大人择徒之明,秦陕解元之实至名归,由此可见。”

他顿了顿,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讲学结束后,王相公可来与我一叙。”

说完,胡山长便不再看王明远,转而开始结合他刚才提出的几点,逐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引申,引导众学子继续思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