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大明不可一日无魏忠贤啊!(求月票(2/2)
……
处置完这两桩棘手事,崇祯起身往永和宫去。脚步有些沉。
永和宫里,刘娘娘(刘月香)正和王承恩对着几本账册低声商量。见崇祯进来,忙起身迎驾。
“皇爷。”刘妃脸上带笑,递过一杯温茶。
崇祯接过,喝了一口,放在一旁:“你两个说什么,这般投入?”
王承恩忙将手里厚厚一本章程呈上:“回皇爷,奴婢正同刘娘娘核计‘大明欧罗巴特许贸易公司’的方略和用度。”
刘妃也兴致勃勃地接话:“皇爷,若这船队真能直航欧罗巴,利钱怕是十倍都不止!咱的丝绸、瓷器、茶叶,在那边可是抢手的稀罕物!”
崇祯听着,脸上却没多少喜色。他翻着章程,里面画着大海船的图样,列着要采买的货物单子,还有扩建天津港的预算。
“想法是好的。”崇祯合上章程,看向王承恩,“说说,照这方略,头一遭要投多少银子?”
王承恩脸上现出难色,斟酌着词句:“陛下,这……打造或是买下能远洋的大海船,已不是小数,还得扩建港口、囤积货物、预付水手工钱,还要雇佣能够往来东西洋的西夷船头。对了,所有的大海船都得照着西洋战舰的标准打造,使之能安装红夷大炮……奴婢同刘娘娘粗粗算了算,这开头一脚,没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怕是……难成事。”
“一百五十万两……”崇祯重复了一遍,心里像被石头砸了下。
他内承运库里,刨去未来一年需要支付的各项必不能省的开销,能挪动的现银,满打满算也就一百七八十万两似乎是够用了,可是己巳大战眼看就会开始!太仓库里面可没什么银子,到时候军费开支暴涨,都得靠内帑支撑。
他这皇帝,当得是真紧巴。
“愿景是好的,”崇祯叹了口气,把章程轻轻搁在桌上,“可这银子……朕的内帑,也是寅吃卯粮啊。”
刘妃和王承恩对视一眼,都默然。永和宫里,方才那点热乎气,霎时凉了下去。
而崇祯则习惯性地按了按腰子.好像还行啊,那就等那姓杨的妹子来了再说吧!
……
几乎同时,大宁城西南边,辽河上游一处水浅的渡口旁。
农历八月,塞外的秋风已带着一些寒意了,卷起地上的沙尘,抽打在人们脸上。天色灰蒙蒙的,不见日头。一群破衣烂衫的包衣阿哈,呵着白气,在监工的皮鞭下,费力地夯着又干又硬的泥土,为新建的堡垒打着地基。
赵四裹了件脏兮兮的旧棉袄,袖口露出黑黄的棉絮。他手里拎着皮鞭,在工地边缘一瘸一拐地来回走动监工。鳌拜之死并没有给他这个鳌拜家里的包衣奴才带去更多的不幸,反而让他得到了新来的“主子”索尼少爷的赏识。
因着他会来事,又懂拍索少爷的马匹,居然混成了管几十号人的小监工,算是包衣里的“二鬼子”,不用再亲自下死力气。
金成仁混在苦力堆里,他身子弱,搬动泥土石块更是吃力,动作稍慢,背上就挨了鞭子,咬着牙不敢吭声。那鞭子,多半就是赵四抽的。
这时,几骑马踏着尘土驰近工地。为首的是个十八九岁的青年,眉眼间还带着些许少年的青涩,但身形挺拔,外罩一件挡风的青缎马褂,正是豪格贝勒跟前的近侍赫舍里.索尼。
他利落地翻身下马,落地时踩了踩干得发硬的土地。目光扫过这片萧瑟的工地,看见赵四那副耀武扬威的监工模样,满意地点点头。他是“读书人”,不愿意和鳌拜一样成天恶狠狠的,所以就特别需要走狗爪牙,这个赵四不错,是条好狗。
不等赵四迎上来,索尼便用带着辽东口音的汉语直接问道:“四儿,这里可有识字的?会打铁的?”
嘈杂的劳作声顿时小了下去。苦力们大多麻木地低着头,不敢接话,只有秋风呼啸的声音。
赵四听见索少爷叫自己“四儿”,立刻打起精神,小跑上前,打了个千,脸上挤出谄媚的笑:“回索少爷话!奴才赵四,早先就学过打铁!”
人群里,金成仁也怯怯地抬起头,嘴唇抖着:“小的……小的认得几个字。”
索尼走到二人跟前,仔细打量着瑟瑟发抖的金成仁:“你识多少字?可能记账?”
“四书五经都读过,”金成仁声音发颤,不知是冷还是怕,“记账……能学。”
索尼年轻的面庞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对随行的戈什哈一挥手:“把这两个人带上,贝勒爷正缺这样的人才。”
赵四喜出望外,连声道谢。金成仁则露出复杂的表情
而索尼翻身上马,勒紧缰绳,又望了一眼这片在秋风中艰难推进的工地,眉心也挤成了一团。
大金国,现在居然要依靠堡垒来阻挡明军骑兵的袭扰了这世道,变得也太快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