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3 章 京城的决定(2/2)
薛爱国坐在主位,面带微笑,听着几位与他关系密切、同时也是金鼎建设等企业关联方的大商人“诉苦”。
“薛主任,您是不知道啊,现在工真市这环境,让人心寒啊!”一个胖乎乎的建材老板苦着脸说,“动不动就是督导组,就是合规审查,搞得我们这些守法经营的也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不小心就撞到枪口上。”
“是啊,”另一个瘦高个的商贸公司老板接口,“以前嘛,政策还有点灵活性,大家做事也方便。
现在倒好,一切都按死规矩来,这招商引资还怎么搞?外面来的老板们一看这架势,谁敢来投资?”
薛爱国慢悠悠地品着茶,等几人说得差不多了,才放下茶杯,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各位老板的难处,我理解。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压舱石。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的贡献,也离不开一个宽松、包容的环境。
有些同志啊,新官上任,想尽快出成绩,心情可以理解,但方式方法值得商榷。
动不动就搞运动式执法,搞一刀切,这会挫伤企业家的积极性,会破坏多年来好不容易形成的商业生态嘛!”
他虽然没有点名,但矛头直指李毅飞和其主导的督导工作。
“不过,”他话锋一转,脸上依旧带着笑,“大家也要对工真市,对江省有信心。
我相信,省里的领导们,是不会坐视这种影响发展大局的情况长期存在的。
有些不合时宜的做法,迟早会得到纠正。”
这番话,看似安慰,实则是在给这些企业家打气,暗示李毅飞的做法不会长久,背后有他薛爱国,乃至薛高宇省长会出面干预。
两个会场,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开来,在工真市的政商两界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议论。
所有人都明白,工真市的斗争,已经彻底摆上了台面,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座谈会结束后,李毅飞回到办公室,虽然疲惫,但眼神明亮。
今晚的座谈会,他收获了大量一手信息和企业家们的真实心声,这让他对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更加清晰,也赢得了本土实干派企业家的初步认同。
秘书进来低声汇报了工商联那边沙龙的主要言论。
李毅飞听完,只是淡淡一笑:“跳梁小丑,不足为虑。他们越是这么搞,越证明我们做对了。”
然而,就在李毅飞准备梳理今晚收获时,一个意外的电话打了进来。是他的妻子苏舒,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毅飞,爸刚才来电话了,问了下江省和工真市的情况,听起来……语气有点严肃。
他好像近期要和人事部门的领导,一起找你们省的冷书记、薛省长还有钟副书记谈话。”
李毅飞握着手机的手微微一紧。老丈人苏保国?和人事部委领导一起约谈江省三巨头?这个消息太突然了!
他虽然知道自己在工真市的动作必然会引起高层关注,但没想到会直接惊动这个层面,而且还是由自己的老丈人出面!
刹那间,许多之前隐隐的猜测变得清晰起来。
自己空降江省,并非简单的平调或历练,而是带着某种特殊的使命?
京城的大佬们对江省的局面早已不满,需要一个人去打破僵局?
而自己,恰好被选中成为了那条“鲶鱼”?
所有的一切都说得通了,自己的直觉还是那么的准,也不往这半年来自己的‘’胡作非为"
“骗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也骗进去……”李毅飞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弧度。
他之前所有的“愣头青”行为,此刻看来,竟有了一种深谋远虑的意味。
结果确实是喜人的,李毅飞以工真市为支点,成功地撬动了江省沉寂多年的政治格局,让各种深层次矛盾暴露无遗。
“我知道了,苏舒,让爸放心,工真市这边,我心里有数。”李毅飞平静地回应妻子,心中却已是波涛汹涌。
挂了电话,他望着窗外工真市的万家灯火,目光变得无比深邃。
京城的风已经动了,江省的格局即将迎来巨变。
而他李毅飞,这个身处风暴眼的市委书记,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更加关键,也更加凶险。
他不再仅仅是在为工真市而战,更是在一个由京城大佬们注视下的、关乎江省未来走向的大棋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在就看大佬们如何对江省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