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苏映荷和秦曜:民国,缘起(15)(2/2)
起初,村民们还將信將疑,但隨后又有几例小伤小病,甚至一些妇人难以启齿的病症,都被苏映荷用一些看似简单却有效的方法缓解或治癒后,人们看她的目光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个沉默寡言、瘸著腿的“沈家媳妇”,似乎真的有点不一样。
她不像以前的刘大夫那样故弄玄虚,也不会开那些昂贵又没用的药方。
她用的多是山里能採到的草药,或者一些推拿正骨的手法,有时甚至分文不取。
苏映荷並没有刻意去经营什么,她只是无法眼睁睁看著生命在她面前消逝,这是刻在她骨子里的医者本能。
她开始在劳作之余,重拾医术。
她辨认山里的草药,一有空就回去山上採药。
她將自己还记得的医学知识,全部记录下来。
偶尔有些人看病给点小钱,她就托人去县城还回来一些最基础的医疗用品,比如针灸需要用到的银针,又比如体温计,手术刀,消毒酒精等等。
她在林子里建了一个小院儿,在门口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用炭笔写著“苏家诊所”。
渐渐地,来找她看病的人多了起来。
从本村到邻村,人们都知道六里村有个瘸腿的女大夫,医术不错,心肠也好,穷苦人家给几个鸡蛋、一把青菜也行。
不过这些年,苏映荷和儿子沈有田的关係,始终淡漠而疏离。
有田从小在沈母和村民的閒言碎语中长大,他知道母亲不是村里人,从她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多少都能看出来。
但他从小在六里村长大,他姓沈。
在沈有田十八岁前,苏映荷尽己所能地抚养他,供他吃穿,却很少与他有情感上的交流,更从未向他提起过自己的过去和外面的世界。
她与村里人的关係,也始终保持著一定的距离。
沈有田成婚之后,苏映荷主动提出从沈家院子搬出来,住进了自己搭建的小院儿,开始了独居的生活。
她每天不是晒草药,就是上山找草药,她依旧给村里人看病。
閒暇时,就坐在门口,看著远山发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反正就这么独来独往了许多年。
村里人也习惯了她的脾气。
沈有田婚后没多久,媳妇儿就怀上了。
生產那天,遇到了难產,接生婆束手无策,沈有田慌慌张张地跑来请苏映荷。
她沉默地放下手中的草药,拄著拐杖,一步步挪到儿子家。
用自己的医术,硬是將儿媳和孙女性命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当那声微弱的婴儿啼哭响起时,苏映荷看著襁褓中那个红彤彤、皱巴巴的小女婴,死寂多年的心湖,竟莫名地泛起了一丝涟漪。
孙女一开始取名招娣,一个带著时代烙印和农家期盼的名字。
但苏映荷第一次对沈有田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叫书寧,沈书寧,以后让孩子念书”
沈有田有些愕然,乡下女孩子,能养活就不错了,念什么书
但在苏映荷异常坚持,甚至表示愿意用自己的诊金来支付学费的坚持下,他最终还是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