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葬礼-秦茂山(2/2)
碗里,是糙米粥,旁边还有一小碟咸菜。一股熟悉得稻米香,混杂咸菜的味道,钻入了秦思齐的鼻腔。
这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是白湖村的味道!
秦满仓看著秦思齐瞬间愣住,鼻翼翕动的样子,低声解释道:“这米…是族长动身前,特意让从家里带的今年的新米,他说…说你离家太久了,肯定想这口粥了。这咸菜…是兰婶(秦思齐的母亲刘兰)亲手醃的,她听说族长要来看您,让我一定带来,说您…您小时候就最爱就著这个喝粥……”
母亲……族长……家乡……
秦思齐伸出手,拿起勺子,舀起一勺,混合著几根咸菜丝,缓缓送入口中。咸菜咸香爽脆,正是记忆深处最熟悉、最魂牵梦绕的味道!
所有的坚强偽装都被这熟悉的味道击得粉碎,泪水再次不受控制地涌出,大颗大颗地滴落进碗里,和著粥一起被他咽下。
守夜的时间漫长而寂静,除了屋外的风声和烛火的噼啪声,再无其他。
秦思齐没有让自己完全沉浸在悲伤中,在守夜的间隙,让秦思文將一些紧急的,必须他过目的公文拿到了灵堂旁边的一张小桌上。
秦思齐就跪坐在蒲团上,借著摇曳的烛光,一边守著族长,一边沉下心来,批阅公文,处理政务。
第二天,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开了。
第一个闻讯赶来的是马犇。什么也没说,只是走到灵前,恭恭敬敬地行礼,声音沉痛:“老族长,一路走好!”拍了拍秦思齐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紧接著,州衙的佐官、书吏们,无论是真心敬仰秦思齐,还是出於官场礼节,也都陆续前来弔唁。
他们穿著素服,在灵前上香、鞠躬,说著节哀的安慰话。看著秦思齐明显憔悴了许多却依旧强打精神处理公务的样子,许多人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而最让人动容的,是那些得知消息的普通百姓。
起初只是三三两两,后来渐渐多了起来。有受过秦思齐恩惠、领过救济粮的孤寡老人,拄著拐杖,颤巍巍地在灵前磕个头。
有孩子在蒙学读书的父母,带著自家攒下的几个鸡蛋,默默放在灵前,有在水利工地上干过活、拿过赏粮的民夫,站在院子外,朝著灵堂的方向深深作揖……
他们没有华丽的言辞,甚至有些拘谨和笨拙,但那份发自內心的感激和同情,却如同涓涓细流,匯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縈绕在这处临时充作的灵堂周围。
他们是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那位培养出秦青天的老族长的敬意,也是在用行动告诉秦思齐:大人,您不是一个人,我们,都和您站在一起。
灵堂內,香火繚绕,悲伤瀰漫;灵堂外,人流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