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升官(1/2)
秦思齐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目光扫过模型,脑海中飞速运转,结合恩师李立恆透露的信息和自己的估算,他將原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工期和更高的预算,刻意进行了压缩和优化,既显得有挑战性,又不至於让人觉得是天方夜谭。
他拱手沉声道:“回陛下,若钱粮民夫充足,调度得当,臣…预计需三年!所需银钱,约五百万两!其中,第一年工程最为关键,需投入约二百万两,用於清理主要淤塞河段、加固险工险段。
第二、三年,每年各需一百五十万两,用於完善支线、建立维护机制。至於民夫…需分期徵调,高峰期时,需同时动用三十万人左右,需妥善安排其食宿医药,以免生变。”
他一边说,一边在模型上比划,指出几个关键节点和可能遇到的难点,以及大致的解决方案。秦思齐没有空谈理想,而是將庞大的工程分解成了具体的数据和步骤。
郑烜静静地听著,手指在模型边缘敲击著,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但眼神却始终专注。秦思齐的条理清晰、数据扎实、以及对困难有著清醒认知的態度,显然让他颇为受用。
待秦思齐陈述完毕,郑烜沉吟片刻,开口道:“嗯。將你的这些想法,写一份详细的条陈,递交给工部尚书李立恆。过几日,朝廷自会有旨意给你。”
看著秦思齐,终於给出了明確的信號:“你这几年在绥德,於水利、实务上,確是长进了。这都水司,正是需要你这样的干才。”
负手走向暖阁另一侧悬掛著的一幅巨大的《大丰寰宇全国江山图》。这幅立体画,山川河流、州府城镇歷歷在目,帝国的轮廓尽收眼底。
郑烜在那幅巨大的地图前站定,目光沿著那条贯穿南北、象徵帝国经济命脉的漕运虚线,因淤塞严重,实际已不通畅,缓缓移动,从繁华的江南,一路指向北方略显空旷的区域。
“三年,五百万两……”郑烜像是在重复秦思齐的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思齐,你可知如今朝廷的处境南方初定,需要安抚。北疆九边,需要犒赏、需要补充军备。官员俸禄、各地賑济、宫殿修缮……哪一样不是吞金的巨兽国库空虚。”
忽然转过头,看向垂手肃立的秦思齐,带著逼问道:“那条通往欧罗巴的商路,每年能带来不下百万两的利润。这確实是一笔巨款,但…不够,远远不够,杯水车薪而已!朕问你,除了这条商路,除了加征赋税,还能从哪里,变出这海量的银钱来”
这个问题,直指帝国当下最核心的困境,財政枯竭。
秦思齐感受到那股沉重的压力,这是一个无法迴避,也极难回答的问题。
直接提出加税是蠢材,空谈开源节流是庸才。心念一转,並未立刻给出具体的捞钱方案,那太过惊世骇俗,也容易授人以柄。
他微微躬身,用一种极其沉稳、甚至带著几分务实的语气回应道:“陛下圣明,洞察秋毫。正因为朝廷用度浩繁,国库艰难,故此等关乎国运的巨大工程,更不可仓促上马,徒耗钱粮而事倍功半。”
话锋一转,將焦点引回了工程本身:“臣方才所奏三年之期,乃是基於工程顺利、钱粮民夫皆能及时到位的最理想预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