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全族!供我科举 > 第277章 信息网

第277章 信息网(2/2)

目录

几日后的休沐日,秦思齐依约前往酒楼,参加同年进士的聚会。

当年金榜题名、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们,如今境遇已是天差地別。有的如秦思齐般简在帝心,身居要职。有的仍在翰林院苦熬资歷,有的外放为官,政绩平平,更有的如张汝霖般,已化作一杯黄土。

酒楼雅间內,气氛热烈中带著一丝微妙的复杂。眾人见到秦思齐,纷纷上前道贺,言辞间不乏羡慕与奉承。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题便渐渐从风雪月转向了官场现实。

一位在翰林院坐了多年冷板凳的同年,借著酒意,凑到秦思齐身边,压低声音道:

“思齐兄,如今你深得陛下和李尚书信重,前途无量啊!不知……不知可否寻个机会,在李尚书面前,为愚弟美言几句这翰林院的清苦日子,实在是……”

秦思齐看著对方眼中热切又带著祈求的目光,心中瞭然。

並未直接答应,也未断然拒绝,只是温和地笑了笑,端起酒杯与之碰了一下,道:

“同年之谊,思齐岂敢或忘李尚书处事公允,最重实绩。兄台若有心,不妨將平日所学所思,或对某些政务的见解,写成一封条陈,由我寻个合適的时机,代为转呈恩师。至於恩师如何考量,却非思齐所能左右了。”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给了对方面子,留下了希望(“顺手之劳”转交信件),又撇清了自己,將最终决定权推给了李立恆,避免了直接捲入人事请託的麻烦。

那同年闻言,虽未得到確切承诺,但也觉得是一条门路,连连道谢,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该如何写这封求职信了。

类似的场景又发生了几次,秦思齐皆以此法应对,既不轻易许诺,也不轻易得罪人。他深知,在这些官场老油条中间,一言一行都需谨慎。

当然,聚会也並非全是请託。更多的,是同年之间相互交换信息,透露著朝廷最新的动向和各地的情形。

“听说河南那边今冬雪不足,恐有春旱之忧,布政使司已经上了请賑的摺子……”

“湖广倒是风调雨顺,今岁秋粮看来又是个丰收年,只是漕运不畅,粮食北运怕是又要费些周折。”

“嘿,你们听说了吗督察院那边最近可没閒著,接连上了几道摺子弹劾南京守备太监和几位勛贵,说他们侵占民田、纵仆行凶,陛下似乎动了真怒……”

“还有浙江巡抚,据说因为推行一条鞭法过於急切,闹出了民变,如今正被勒令回京述职,怕是乌纱帽难保……”

这些或真或假、或详或略的消息,如同一个个拼图的碎片,在推杯换盏、看似隨意的閒聊中,被秦思齐敏锐地捕捉、记在心里。

他知道,这些信息,对於他即將展开的漕运整治工作,至关重要。哪里可能有民夫可徵调,哪里需要提前预备防灾,哪里又需要注意避开某些敏感人物或势力……这些来自同年、遍布各地的“耳目”,无形中为他织就了一张宝贵的信息网。

聚会直到深夜方散。秦思齐带著几分微醺,走在清冷的京城街道上时,看到勛贵,在秦淮河上,大打出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