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没钱当什么导演啊 > 第189章 商业和艺术

第189章 商业和艺术(2/2)

目录

从最初仅用厂里投资一部二十万的电影杀到东京电影节作为开始。

隨后金熊奖、金棕櫚大將,简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以前他还不信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但是方冬升的出现让他不得不相信。

如果不是天才,怎么可能会获得这些荣誉

“暂时不打算过去了,好莱坞那地方问题太多了。”

国內跟好莱坞不能说不一样吧,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首先是电影运作的模式不同,好莱坞是製片人制,华夏是导演制。

说白了,在美国一部电影该怎么拍,是製片人说了算。

华夏一般情况下剧组是导演的“一言堂”。

尤其是大导演们,更是拥有独断专行的权利。

当然,製片人制与导演制最根本的区別在於,电影產业是否工业化了。

好莱坞早已经实现了电影產业的工业化,所以才会奉行製片人制。

製片人关注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喜好,而是要兼顾整个电影市场的需求。

考虑的是观眾想要看到什么样的片子。

当然了,从工业化的角度来说,导演制就要相对落后一些了。

因为很多导演往往不太关心市场的需求,个人主观意识比较强,更注重展现自己的想法。

如果想法与市场的需求契合了,自然是最理想的局面了。

如果想法与市场格格不入,那么票房必然是一塌糊涂了。

这就是为什么內地很多大导演拍文艺片很牛,但商业片作品却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虽然跟好莱坞的合作过程中方冬升保持著高强度的独立自主,但其中也遇到了不少的糟心事儿。

而且,最多只能说唐娜这个人比较配合工作,换一个製片人试试

强如史匹柏,早年间也没少跟电影公司还有製片人爭斗。

再加上好莱坞对华人下意识的排斥,根本就適合生存。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虽然说现在提国內市场高速发展言之过早。

但方冬升还是想提前布局。

重活一世,有的时候他也在想,如果顺应时代发展,以他的“才华”和掌握信息差。

绝对有一番大作为!

但如果他把握髮展趋势,去引领市场发展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

內地电影市场的快速成长,让许多国內导演乾脆放弃去好莱坞发展。

最多就是偶尔跟好莱坞合作一下,事业重心全部在內地。

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用市场和电影票房来说话就是:

2017年559.11亿。

2018年609.76亿。

2019年624.66亿。

逐年增长的趋势显而易见。

市场已经足够大了,没有必要到好莱坞去討生活了。

即便是在多灾多难的2020年,內地电影总票房也拿下204.17亿。

成为当年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市场。

更別说,后世2025年,一部动漫拿下百亿票房所以,方冬升想要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也想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

成功了,那就是站起来了。

失败了,反正也没有人知道。

嘿嘿.

听方冬升说暂时不回好莱坞,老王满脸喜悦:

“没错,老外那边也不行,且不说政治制度这些宏观命题。

光是电影行业,工业化虽然帮助他们发展,但是也暴露了一些弊端。

电影是艺术,终究还是要带点人情味儿的。”

老王往自己的塘瓷杯里续了上热水:

“你看那些好莱坞流水线下来的片子,英雄拯救世界,反派的坏都写在脸上。

连哭戏的特写时长都像用尺子量过,剧情、节奏、台词就好像有一套固定模板套出来的.”

说著,老王压低声音,笑著道“就跟样板戏一样。”

闻言,方冬升笑了笑,老王没有深聊这个话题,继续问道:

“这次,打算什么时候开新电影,还打算拍文艺电影”

闻言,方冬升看了他一眼。

老王,你不对劲儿。

这个“还”字用的就很灵性。

见方冬升看著自己,老王隨意的笑了笑,问道:

“张毅谋都拍商业电影了,你小子就不心动”

方冬升握著茶杯的手顿了顿:

“王厂长你这思路转变的有点快啊。”

“快”

老王忽然低笑一声:

“不瞒你说,仓库里堆著的胶片,从去年夏天霉了大半。

修片机的师傅三个月没领到工资,拎著工具箱去菜市场帮人补秤了。”

他从抽屉里翻出张皱巴巴的报表:

“你看,上个月电费欠了七千,总务处的老李去跟供电所求情,说再宽限几天,不然剪辑室的机器都得停。”

窗外的风卷著落叶打在玻璃上,老王忽然嘆了口气:

“我不是说商业片不好,张毅谋拍《英雄》投资那么大,要是成了,整个行业都能喘口气。

《电影管理条例》颁布后,现在连厂標都卖不出去了。

厂库房里堆著的那些剧本,有讲老街坊故事的,有写码头工人的,都好,可没人投资啊。”

闻言,方冬升沉默了。

他没想到珠影厂过的这么困难。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珠影厂经过改革,早就开始市场化运作。

以前还有上面拨款,改制之后,全都得自己混饭吃。

老王拿出一份报表,道:

“下个月要是再发不出工资,工会的老张说,有十几个师傅打算去影视城当群演。”

我这个当厂长的,不想看著厂子垮掉,艺术得有人养著才能活。

可眼下,先得让厂里的人有口饭吃,要是有合適的商业片本子,我也想试试。

世道变了,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老王的想法其实就是现在许多电影厂厂长的想法。

以前大家都没有经营的概念,就按照指標拍电影完成任务唄。

现在都得想著盘活厂子,养工人。

穷则思变嘛。

“王厂长,没有你说的那么惨,不就是想拍商业电影嘛,小事儿。

我也算是从咱厂里走出去的,虽然厂里以前用二十万投资我的第一部电影。

还让我自掏腰包搭进去十万没关係,我不记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