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和死对头双穿,冷面丈夫成了权臣 > 第150章 五弟的信

第150章 五弟的信(2/2)

目录

黎巧巧被他说笑了:“我那也是半吊子水平。”

两人说笑间,都没注意到空间外传来的动静。

如意像个小门神似的守在房门口,坚决执行着黎巧巧交给他的任务

“我爹在读书,不能打扰。”如意一本正经地说。

孩子们悻悻地走了,边走边议论:“铁牛叔真要用功啊……”

“藏海哥也在读书,咱们家要出两个秀才了!”

这些话传到韦氏耳朵里,她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凭什么老四家的也能做这个梦?

……

腊月里的老吴家,简直忙得脚不沾地。

于氏商行的订货单子像雪花似的飘来,要的豆腐量比往常翻了一倍还多。

张金花捏着单子,又是喜又是愁:“这可咋整?咱们就这么几双手,哪做得过来?”

“娘,咱可以雇人帮忙啊。”黎巧巧提议,“村里好些人家今年遭了灾,正愁没处挣过年钱呢。”

这话提醒了张金花。

第二天,吴家院子里就多了七八个来帮忙的妇人。磨豆子的磨豆子,点卤的点卤,压豆腐的压豆腐,忙得热火朝天。

韦氏一边忙着切豆腐边擦汗:“我的老天爷,这于氏商行是要把咱们累死啊!”

“少说两句吧,”张金花嘴上这么说,脸上却笑开了花,“有钱挣还不好?总比闲着强。”

可不是嘛,这一忙活,老吴家的进项比往常多了不少。

送货的牛车马车一天要跑两三趟,村里的车把式也都跟着沾了光,个个脸上带着笑。

这一忙就忙到了大年三十。

天还没亮,最后一批豆腐装上车送走后,张金花总算松了口气:“可算能歇歇了。”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马蹄声。

一个穿着体面的小厮下马递上一封信:“吴家老夫人,这是铁锤哥托我捎回来的。”

张金花喜滋滋地接过信,连忙让黎巧巧念给她听。

黎巧巧拆开信,念道:“爹、娘,今年邓家油坊活多,实在抽不开身,就不回家过年了。望二老保重身体,勿念。”

张金花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又不回来?这都第几年了?”

韦氏在一旁阴阳怪气:“五弟现在可是县城里的人了,哪还看得上咱这穷乡下。”

“放屁!”张金花猛地一拍桌子,“什么县城里的人?他就是个学徒!邓家要真把他当自己人,能让他大过年的还在干活?”

黎巧巧连忙劝道:“娘,您别生气,五弟说不定是真忙……”

“忙?再忙还能不让人回家过年?”张金花越说越气,“我看就是邓家不放人!他们家那个闺女,定亲这么多年了,婚期一推再推,谁知道安的什么心!”

这话倒是勾起了黎巧巧的好奇心。

她扶着张金花在炕沿坐下,轻声问:“娘,五弟和邓家这门亲事,当初是怎么定的?”

张金花叹了口气:“说来话长啊……那会儿邓家还在镇上开油坊,看咱家地多,豆子收成好,就主动上门说亲。铁锤那傻小子,去送了几回豆子,就被邓家闺女迷住了,三天两头往油坊跑,帮着干活。”

“后来邓家搬去县城,说让铁锤也跟着去,既能学门手艺,又能帮衬未来岳家。我想着男孩子出去见见世面也好,就答应了。头两年他还知道回家过年,后来就越来越不像话了!”

黎巧巧给婆婆倒了碗水:“怎么不像话了?”

“挣的钱全都交给邓家保管,说是替他存着办婚事。可这都存了多少年了?婚期推了一次又一次,钱也要不回来!”张金花越说越激动,“我看邓家就是拿他当免费劳力使唤!”

黎巧巧若有所思:“五弟今年多大了?”

“二十了!邓家闺女也十九了!这年纪,别人家的孩子都能满地跑了!”张金花拍着大腿,“我就纳闷了,他们到底在等什么?”

黎巧巧随口道:“该不会是邓家姑娘有什么隐情吧?”

这话像一道闪电,突然点醒了张金花。

她猛地坐直身子,眼睛瞪得老大:“隐情?能有什么隐情?”

屋里突然安静下来。

张金花皱着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显然在琢磨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她突然站起身:“不行!年后我得亲自去县城看看!要是邓家真敢耍什么花样,老娘跟他们没完!”

黎巧巧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会让婆婆这么激动,连忙劝道:“娘,您先别急,说不定是咱们想多了……”

“想没想多,去看看就知道了!”张金花语气坚决,“这些年我一直觉得不对劲,就是没往深处想。今天你这么一说,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这时,吴多福从外面回来,听说老伴要去县城,直摇头:“大过年的,折腾啥?铁锤在邓家好好的,你去闹什么闹?”

“好好的?好什么好?”张金花火气又上来了,“自己儿子几年不回家,你就不惦记?我看你就是心大!”

老两口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来,黎巧巧赶紧溜出屋。

院子里,韦氏正和来帮忙的妇人们收拾工具。

见黎巧巧出来,韦氏撇撇嘴:“又惹娘生气了?”

黎巧巧懒得理她,自顾自地去帮如意贴春联。

贴得有些心不在焉的。

“巧巧,发什么呆呢?”吴涯轻轻碰了碰她。

黎巧巧回过神,勉强笑笑:“没什么,就是在想五弟的事。”

吴涯压低声音:“娘真要去县城?”

黎巧巧点点头:“看样子是铁了心了。”

“也好,”吴涯微微点头,“这些年五弟确实不太对劲。要是真受了委屈,咱们得替他做主。”

……

大年三十晚上,老吴家的堂屋里热气腾腾。

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上面摆满了白白胖胖的饺子,冒着诱人的香气。

“都坐下,都坐下!”张金花招呼着,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今年咱们豆腐生意好,饺子管够,谁也不许客气!”

韦氏眼睛一亮:“娘,真不限量了?”

“不限了!”张金花大手一挥,“想吃多少吃多少!”

这话一出,满屋子的人都眉开眼笑。

连一向稳重的吴多福都忍不住夹了个饺子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香!真香!”

吴涯和黎巧巧挨着坐下,旁边是难得走出房门的吴藏海。

这一家子聚得这么齐,连如意都规规矩矩坐在小板凳上,眼巴巴地盯着饺子流口水。

“来,如意,多吃点。”黎巧巧给儿子夹了几个饺子,又悄悄碰了碰吴涯,“你也多吃些,养了这些天,总算见你脸色好点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