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我修莲相(2/2)
白素贞听著他略显夸张的叙述,唇角微弯,这一句称赞说得轻柔而真挚,并无半分敷衍。
清丽绝伦的容颜配上这般真心实意的赞许,一般人恐怕早已心神摇曳,难以自持。
许宣————也不好说。
只是觉得心情愈发愉悦,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几乎要咧到耳根。
天生爱笑罢了。
白素贞见许宣情绪放松,心神敞开,正是点拨的好时机。
便不著痕迹地接了一句:「那么汉文,既然养伤期间不宜多动法力,心神却可清明,不如你我便来论道一番,可好?」
许宣此刻神魂尚未完全恢复,对于眼前人的绝世姿容与温柔语调,抵抗力无形中下降了不少,那份平日里总能及时发挥负面作用的「钢铁意志」也暂时偃旗息鼓。
闻言非但不抗拒,反而生出几分兴趣,姿态闲适地往后靠了靠,一副「且听听呗」的模样。
白老师这临时的「补课」也并非无的放矢。
她深知许宣胆大包天,行事往往出人意表,甚至有些莽撞。
若不提前将四境之前的关隘、抉择之途的利害与他剖析明白,天知道这家伙在突破时又会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么蛾子,届时恐怕真的难以收拾。
「佛道两门修行,虽言殊途同归,皆指向超脱,但其中的过程与细节,却也不尽相同。」
白素贞声音清缓,如溪流潺潺,「便以佛门为例,通常修行者到了你如今这个关口,需得选择一门法相,作为后续修行的核心依托与显化。」
其实对于「法相」,许宣并非一无所知,甚至可以说接触过不止一次,只是未曾系统深思。
当初在地府之中悍然抹去枉死城时,便曾借磅礴愿力强行凝聚过地藏王菩萨的法相,引动无边威能。
而白素贞在紫竹林秘境之中,请来的便是清净玄妙的不二观音法相,以此护持阵法根基。
法相,所指的乃是诸法之相状,内涵体相与义相两方面。
它既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具体表现与差别的概念化凝聚,也是修行者自身道途的终极体现之一。
通俗来讲,之前所修的诸多宗门功法,无论源自佛门还是其他,到了四境这个关口,便算是走到了一个阶段的尽头。
前方已无固定路径,需要结合自身的根基、领悟的道理、乃至本性灵光,去创造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法相」。
以此来容纳过去所学的一切,并支撑未来所要行走的道路。
修士需不断打磨自身法相,以此为核心工具,在大道之中一步一步坚定前行。
最终目的,便是为了推开那横亘于凡俗与超凡之间的天人之限。
白素贞妮妮道来,声音如同清泉流淌,将修行前路的图景在许宣面前缓缓展开。
「待修行到了某种极限,对自身法相的理解与掌控臻至圆满,便会自生法相天地」这门大神通。
到了那时,法相不再仅仅是内在的凝聚与显化,而是真正能与外界天地共鸣,甚至短暂地化出一方属于自己的规则领域。」
她以佛门为例,细说其中差别:「譬如净土宗,其弟子大多参悟《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与《往生论》这三经一论,根基多寄托于净土,故而所修法相,多为东方护法菩萨的「清净莲相」,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往生极乐。」
「而禅宗一脉,注重明心见性,直指本心,其弟子则多修罗汉相」,体现的是自觉、自渡的修行路径。」
「此外,一些际遇超凡、根器深厚的僧人,或许能修成大日如来」等佛陀相,承载更宏大的愿力与智慧。更有一些佛心特殊、不拘一格的————嗯,疯僧,他们不依循任何固有经典形象,修的是独属于自己的心中佛」,此法虽险,却也最是莫测。」
许宣听得入神,他见过的佛门手段不少,但对道门在此关隘的举措却知之甚少,不由生出几分好奇。
白素贞对此也是知无不言:「道门自然也有类似的举措与手段,其理念可视为对上古大神通法天象地」的一种简化和转化,不过目的并非为了争斗杀伐,而是专为契合大道、辅助修行之用。」
「《太平经》有云:人者,乃象天地,四时五行,六合八方相随。」意指人身本是小天地,与外在的大宇宙相对应。」
「《洞元自然经诀》亦曰: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于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故而,道门之法相,更考验修士的天资与悟性,起手便是要求从天地自然万象中直接领悟真意,凝聚的真人之身」需与天地同一。其过程,更像是以自身去映照、去融合那冥冥中的道」。」
「正因道门此法直指本源,契合天地至理,所以修行界的境界称谓,多以道门的标准为答案,也是有其深刻道理的。」
最后,她总结道,语气平和而超然:「当然,无论佛门还是道门,对于神通斗法之能,都视其为护道之术,其重要性永远是排在参悟大道、修持佛果道业之下的。求得超脱,明心见性,方是修行之正途。」
「你那位师兄,修的就是自己的本相」。」
许宣闻言,若有所思,难怪之前看师兄动手锤人的时候,法相显现并非任何已知的佛陀菩萨之相,而是一座略显孤寂却坚不可摧的小金人形象。
不过想想也正常,以师兄那般惊世骇俗的天资与桀骜不驯的心性,怎么可能会甘愿以他人之象来容纳己身之法?
定然会作出「我就是我」的选择。
「佛门之中,也有几位高僧大德,或通过传承下来的佛祖菩萨佛宝,或因特殊机缘,成功修成了与某位佛祖菩萨对应的法相,」
「借此明晰道路,修行之路走得也是不慢。」
白素贞此刻说这些,意在提点许宣。
这男人一身所学太过庞杂,光是佛门根本法就好几门,相互之间理念未必完全相容,更有诸多其他来历不明的传承混杂其中。
若在凝聚法相这一步上贪多嚼不烂,或方向不明,很容易修个四不像出来,反而阻碍了前路。
然而,白素贞的这份担忧,对于某人而言却是多余的。
许宣根本无需为此烦恼,更不必做出艰难的取舍。
初入道时,便已凭借自身特殊的际遇于识海深处修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白莲法相」。
这尊法相看似简单,实则内蕴乾坤,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演化之能,日后所学的诸般法门、领悟的种种道理,皆可被其囊括、熔炼于一炉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