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迎新(1/2)
寺庙小而精致,门楣挂着“宝兴寺”的匾额,香火不旺,但建筑十分讲究。
萧弈眼见带路的小和尚跑入寺门,传来了对话声。
“跑哪去了?午课也不做。”
“回师叔,有位施主让弟子带话,为她请人来。”
“胡闹。”
“可那位施主布了三十贯福泽。”
“阿弥陀佛,福泽深厚,你请了哪位施主来?”
萧弈翻身下马,走进寺门,恰见一中年和尚看来,脸皮抖动,先是惊惧,之后淡定。
“是位将军?阿弥陀佛,贫僧来为将军消杀业。”
“师叔,不是来消杀业的。”小和尚道:“那位施主让我带将军去小佛堂。”
“小佛堂非寻常人可进啊。”
“对啊,可她有李府令牌。”
“嘘,你怎甚都说?没遮拦。”
“出家人为何要遮拦?”
“闭嘴。”
中年和尚转头看来,合什道:“阿弥陀佛,施主请随我来。”
萧弈随着中年和尚往里走,问道:“这寺庙与李府有何关系?”
“并无关系,不过是早年间,李府捐了一笔福泽,在鄙寺建了一座小佛堂。”
绕大殿而过,后方是座精致殿宇,悬“普度众生”字样。
举步入内,映入眼帘是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像,坐三尺高台,垂眸露悲悯之态,两侧分立文殊、普贤像,周边供桌上法器如云。
“搜!”
萧弈一吩咐,中年和尚就变了脸色,道:“施主,这是做甚?”
“禁军办案,给我拿下。”
“喏!”
麾下兵士翻翻找找,其实不知要找什么。
萧弈想到此处与李业宅只有一墙之隔,再次吩咐道:“看看地面有何异样之处。”
“将军,找到了!”
吕丑翻起一块青砖,显出
过了一会,他上来禀报,道:“将军,有条地道通到李业府,被封死了。
“火把给我。”
萧弈亲自下去,举火照着那铁门,不一会儿,在门上看到了一个小孔。
他心念一动,拿出从李业身上搜来的钥匙,插入,一拧。
“嗒。”
再推门,颇为轻松。
里面是个石室,带着一股沉滞的气味,举火扫过,它如寻常仓库一般大小。
铁门边摆着几口大陶罐,掀开,里面是粮食与水,原来是李业为政变失败而准备的藏身处。
石室中央,一排木架挂着数十具铁甲、环首刀,另有二十支手弩,上百支箭簇。
火把再一扫,墙角摆了一口大箱,掀开箱盖,里面满满是铜钱。
走到最里面,一张床榻上放了个小木匣子,打开来,看到了些金锭,但不多。
旁边还有桌案椅子,过去,点燃烛台,案上摆着一张落满了尘的禁军将领名单,该是李业杀史弘肇之前所写,已然没用了。
坐在这,能感受得到李业策划宫变的前夕,坐在这个备用于失败的藏身地,心中是带着纠结的。
拉开抽屈,里面有许多册子,随手拿起一本,翻开,萧弈目光一凝。
他大概找到了此间最有用的东西。
“王章,乾佑二年六月,加征两税,以军需折纳截留六万贯,七月初,置城西别业一处,佃户三十家,七月中,以族兄榷盐……”
目光迅速扫过,掠过后面苏逢吉的家当、产业,这些已被人吃干抹净了。
没多久,就看到熟悉的人名。
“侯益,乾佑二年初,改军田两千亩雇流民耕作,未纳两税,七月,置汴河码头货栈二座,十月,允商旅以军中名义贩马,避市税五百贯……”
“阎晋卿,族业含晋州铁矿、白瓷窑场、东市银楼、漕运货艘,京铺七间,涉酒楼、绸缎、粮食、典当……”
整本册子,记满了勋贵重臣们族中有多少产业,大致收入,避税的手段。
李业自己藏在暗中的产业则单独记了一本,时间仓促,大概扫了一眼,借着宣徽院官职之便,以进贡的名义开设的驿馆就不少,但没赚到太多钱。
再拿出另一本,记的则是李业向这些人索贿的账,收买史弘肇麾下禁军将领的账。
怪不得,李业不声不响宰了史弘肇,表面看起来轻而易举,背底里是下了苦功夫的。
萧弈目光看去,麾下兵士们都站在外面守着,并未跟进来。
他想了想,将这几本册子收进怀中,暂时留作后手。
如此,石室中的盔甲、财宝倒也不必留了,献给郭威,算是将功补过。
走出石室,时近傍晚。
寺中僧众惶惶,出了寺,四下环顾,依旧不见有旁人。
留下部分兵士看守,萧弈寻了个机会,把怀中的账册交给老潘,嘱咐道:“你不必随我去皋门村,把这个收好。”
“将军放心。”
萧弈不敢再耽搁,翻身上马,直奔皋门村。
当远远看到郭威那杆大旗,他已能感受到一种与城中大不相同的气氛。
还未到村口,前方,马匹与车辆已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
两个兵士便迎上前,道:“请将军下马,村中拥挤。”
“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