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国之重器(1/2)
第144章国之重器
“以我们现有的科技手段,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我们没有对应的科技实力。”
他的声音之中满是低落和无奈:“时至今日,我们人类文明在地球上挖的最深的一口井,仍旧是近百年前,由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庞大国家,在特殊世界局势下,堪称举全国之力挖的科拉探测井,深度达到了约1.2万米,耗时则达到了22年。
后续,因为科技和需求的缘故,我们也挖了一些探测井,但深度普遍都在1万米左右,并未继续向更深处挖掘。
以我们如今的科技实力,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从理论上来说,挖穿地壳也是有可能的。但……关键在于时间。”
江阳知道,这一世循环,自己在冬眠之中浪费了十几天时间,留给人类世界的准备时间仅有86天。
地球地壳在各处厚度并不一致。在海洋某些山脉的中脊,因为地质活跃,地壳刚刚形成的缘故,厚度最低可达5千米左右。
陆地上的厚度则最低也有20千米。
深海挖掘环境更为复杂,综合算起来,可能还不如直接在陆地上挖掘省力。
但无论陆地还是海洋,在仅仅86天时间内挖穿地壳,都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可是挖穿地壳!
伴随着深度的增加,地下环境会愈发恶劣。譬如深度约1万米的地下,岩石在压力之下,温度会攀升到200摄氏度左右。
且同样因为高温高压,岩石会出现蠕变特性,会像是流体那样缓慢流动,挤压井壁,最终导致坍塌。
而且就算最先进的地质勘探手段也仅能大致、笼统的探测底层结构,这便导致挖掘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东西根本无法提前预料。
有可能挖到了一段富含水的岩层,大量水涌出,瞬间就会破坏挖掘设施,也有可能挖到了一段富含可燃气体的空间,瞬间引发爆炸,又或者挖到了一段地质破碎带,等等等等。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个点。
挖掘设施本身太长,同样会对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一根长有10米的特种合金钢杆看起来很坚韧,坚不可摧。但长度增加到100米,它便会从整体上表现出类似面条的柔软特性。
那么当长度增加到1万米的时候呢
它会比面条还要软。而钻探是需要动力的,如此一来,动力如何通过这根比面条还要软的万米钢杆传递到钻头处
高温高压还会快速损坏钻头,导致必须要频繁更换。每一次更换钻头都必须把这根万米钻杆完全拔出来。
拔出来的过程中,不可能让钻杆直接提升高度,最终延伸到万米高空吧
这就需要一节节的拆卸。完成钻头更换后再度下井,又需要一节节的组装。
耗时可能一两周时间完成了钻头更换——这个速度已经足够快了,然后新钻头可能只钻了不到一小时,就又坏了,然后又得更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