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李世民大为震撼(2/2)
他起身,恭敬地侧身引路:“父皇请隨儿臣来。”
他没有首先炫耀那锋锐的陌刀,而是带著李世民,走向了工坊区更深处,那片支撑起陌刀生產的基石所在。
首先来到的是经过改良的高炉区。数座砖石砌筑的庞然大物巍然矗立,水排驱动的鼓风皮囊发出沉闷的呼吸声,炉顶冒著滚滚浓烟,显示著內部正在进行的激烈反应。
“父皇,此乃儿臣指导匠人改建的高炉,鼓风更强,炉温更高。虽仍未能直接流出铁水,但產出的海绵铁品质远胜以往,为后续精炼打下了基础。”李承乾解释道。
李世民看著那不断被投入炉中的矿石、煤炭,听著那震耳的鼓风声,微微頷首。他征战多年,深知军械之利源於材料之精。
紧接著,他们来到了石墨坩堝炼製区。匠人们正在將捣碎的石墨粉与黏土等物按比例混合、捶打、塑形、阴乾。
看到那乌黑不起眼的“石头”竟能变成承受极致高温的容器,李世民眼中再次闪过惊异。
“石墨坩堝,乃实现高温熔炼的关键。”李承乾拿起一个烧制好的灰色坩堝,“以此熔炼高炉產出的铁料,去芜存菁,方能得到锻造陌刀所需的优质钢水。”
离开核心的冶炼区,李承乾又引领李世民参观了实行“分工法”的各个陌刀製作工位。看著匠人们如同精密的器械零件,在各自岗位上高效运转,將一块块钢坯变成寒光闪闪的利刃,李世民沉默良久。
这种组织模式带来的效率提升,直观而震撼。
“此法,亦是汝之所创”李世民问道。
“儿臣只是觉得,专人专事,或可事半功倍。便与匠人们一同摸索试行。”李承乾谦逊地回答,但眼中闪烁著自信的光芒。
巡视完陌刀坊,李承乾並未停下,而是带著李世民登上了工坊区附近的一处矮丘。从此处眺望,整个青州“將作区”的轮廓尽收眼底。
只见高炉、工坊、仓库错落有致,道路经过规划,运输物料的车辆往来穿梭。
更远处,新建的盐场滩晒如雪,港口帆檣如林,隱约还能看到织造坊、琉璃窑等其他工房的踪影。
整个区域虽然仍显粗糙,却充满了一种蓬勃的、有序的生机,与李世民认知中任何一座大唐城市或官营作坊都截然不同。
“父皇请看,”李承乾指向这片忙碌的景象,“儿臣所思,並非仅仅几把利刃。青州临海,拥盐铁之利,通海运之便。
儿臣在此,是想尝试打造一个……一个能持续为我大唐產出精良军械、充盈国库、繁荣商贸的根基。”
他顿了顿,继续道:“改进军械,是为强军;革新盐法,是为富国;兴海贸、办工坊,是为开源。
儿臣远离长安,非为避世,实是想跳出窠臼,为我大唐探寻一条更为坚实的强盛之路。
这里的每一座工坊,每一条新法,都是儿臣献给父皇,献给大唐的贺礼。”
海风吹拂著这对父子的衣袍,远处工坊的喧囂与港口的號子声隱隱传来。
李世民久久凝视著脚下这片充满异样活力的土地,听著儿子这番远超乎他预想的陈述。
他看到了锋利的陌刀,看到了高效的流程,更看到了这背后所蕴含的、一种试图从根本上提升国力的尝试与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