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辽东(2/2)
舆图上,代表著唐军控制区域的朱红色標记,已深深嵌入高句丽的腹地,但在更南方的山地险要之处,仍有几处刺眼的黑色標记顽固不化,其中最为显眼的,便是由渊盖苏文残部盘踞的山林一带。
“大总管,斥候来报,乌骨城周边发现小股敌军游骑活动,似在试探我军虚实。”一名將领躬身稟报,“末將请令,率本部精骑出击,定將这些扰人的苍蝇剿灭乾净!”
帐內其他几位將领也纷纷看来,眼神中带著征战已久的疲惫,也有一丝被挑衅激起的怒意。自陛下班师后,他们留在此地,与这酷寒和顽敌周旋,早已憋了一肚子火气。
然而,侯君集却缓缓摇了摇头。他转过身,那张因常年戎马而刻满风霜的脸上,並无多少衝动,反而是一种深沉的冷静。
“剿灭然后呢”侯君集的声音不高,却带著不容置疑的份量,“追入深山老林,与他们在这大雪封山之时捉迷藏徒耗兵力粮秣,甚至可能中了埋伏。”
他走到炭盆旁,伸出手烤了烤火,继续道:“陛下临行前,曾面授机宜。此次东征,非为一时之胜,亦非逞匹夫之勇。陛下要的,是一个能彻底融入大唐版图、再无反覆之高句丽!
渊盖苏文如今已是丧家之犬,困守孤城绝地,其势已衰。我军若贸然轻进,求战心切,反倒可能予其可乘之机。”
他目光扫过帐中诸將:“当下首要之务,並非斩將夺旗,而是『消化』!是將我们已经打下来的这片土地,牢牢攥在手里,让它真正变成大唐的州县!”
正说著,帐外传来通报声,是来自长安的户部及工部官员求见。
很快,几名身著文官袍服、虽面带旅途劳顿却精神奕奕的官员步入帐中,向侯君集施礼。
“下官等奉陛下旨意,特来协助大总管,处理新附之地民政,勘测矿藏,规划驛路,编户齐民。”为首的中年官员朗声说道,並呈上相关文书。
侯君集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他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对帐中將领们道:“都看到了陛下的重心,已从攻城略地,转向了稳固统治。
我们要做的,是配合这些官员,將陛下划定的这片『安东都护府』的架子,儘快搭起来!”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向几个已被唐军控制的重要城池和交通节点:“传令各军,收缩前沿过於突出的据点,依託坚城,构筑稳固防线。严查往来行人,打击小股渗透之敌,但无本总管將令,不得擅自发起大规模攻势。”
“各营分出部分兵力,协助文官清点户口,统计田亩,维持地方秩序。工兵优先修復被毁的官道、桥樑,確保粮道与信息传递畅通。
我们要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看到,大唐来了,带来的不只是刀兵,还有秩序与生路!”
侯君集的命令一条条下达,清晰而务实。他没有被渊盖苏文的残兵败將牵著鼻子走,而是牢牢把握住了战略主动,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巩固后方、建立有效统治上。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著眼於长远的“进攻”。
“至於渊盖苏文……”侯君集冷笑一声,目光再次投向舆图上那孤立的黑点,“就让他在这冰天雪地里苟延残喘吧。
待到明年开春,我军后方稳固,粮草充足,兵甲犀利之时,便是他授首之日!如今,耗也能耗死他!”
帐外,风雪依旧。但唐军大营却在这酷寒中,如同磐石般岿然不动,进行著一场无声却更为关键的“战役”——將战爭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统治根基。
侯君集走出大帐,任凭冰冷的雪落在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