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乾隆大悦(1/2)
养心殿内,烛火通明。
乾隆正批阅着来自西北的六百里加急军报,眉宇间原本带着一丝惯常的凝重。
然而,当他展开大将军兆惠呈上的那道奏折时,紧蹙的眉头骤然舒展,继而猛地一拍御案,朗声大笑起来!
“好!好!好一个阿里和卓!识时务者为俊杰!天佑我大清,真是天佑我大清啊!”乾隆的声音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和自豪,在寂静的殿内回荡。
侍立一旁的吴书来吓了一跳,连忙躬身陪笑:“皇上,可是西北有特大捷报?”
“何止是捷报!”乾隆将奏折递给吴书来,意气风发地在殿内踱步,“兆惠将军奏报,回部首领阿里和卓,深感天威浩荡,愿率部众倾心归化,永为大清藩属!不日将亲自携带贡品,并遣其女含香公主入京朝觐,以表赤诚!更……愿献公主联姻,以求永结盟好!哈哈哈哈哈!”
乾隆的笑声畅快淋漓。自他登基以来,文治武功,自问不逊于历代先皇。
近年来,寻回爱女紫薇蔷薇,得雨荷相伴,又喜获龙凤双子,皇室和睦;牛痘推广顺利,惠泽万民;如今,困扰西北边陲多年的回部问题,眼看也要以这种兵不血刃、万国来朝的方式圆满解决!
这怎能不让他心花怒放,深感国运昌隆,自己实乃天命所归!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吴书来迅速浏览完奏折,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皇上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四海宾服!回部归心,实乃我大清之福,万岁爷圣明烛照所致!”
“嗯!”乾隆满意地点点头,重新坐回龙椅,手指轻敲着桌面,眼中精光闪烁,“回部此番归顺,意义重大。兆惠在折子里说,阿里和卓此番确是诚意十足。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吴书来!”
“奴才在!”
“传朕口谕,即刻召军机处值班大臣、礼部尚书、理藩院堂官觐见!朕要亲自部署迎接回部使团事宜!”
“嗻!”
片刻之后,几位重臣匆匆赶到养心殿。乾隆将兆惠的奏折传阅下去,众人看罢,无不面露喜色,纷纷向皇帝道贺。
“众位爱卿,”乾隆待众人安静下来,肃容道,“回部归顺,乃国之大事,必须办得隆重妥帖,既要彰显天朝上国的气度,亦要体现朕怀柔远人的诚意。然,回部性情桀骜,反复无常,此番归顺,是否全然真心,尚需观察。”
他看向军机大臣傅恒:“傅恒,你拟旨,加封兆惠为一等忠勇公,赏双眼花翎,令其精选五千精锐,护送回部使团入京。一为嘉奖其平定西北之功,二来,也是以防万一,确保沿途安稳,震慑宵小。”
此举明为护送,实为监视押解,确保阿里和卓一行人不敢轻举妄动。
“臣遵旨!”傅恒心领神会。
乾隆又对礼部尚书和理藩院堂官吩咐:“接待仪注,按最高规格准备!沿途驿站,务必供应周全。使团抵京后,安置在鸿胪寺国宾馆,一应待遇,皆从优厚。至于联姻之事……”他沉吟片刻,“待朕见过那位含香公主,观其言行品性,再行定夺。眼下,先以藩国公主之礼相待,不可怠慢,亦不可过于亲近,以免失了体统。”
“臣等明白!”礼部和理藩院的官员连忙领命。
一场关于如何接待、安抚、乃至考验回部使团的御前会议,持续了近一个时辰。
乾隆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可见其对此次归顺事件的重视程度。
直到月上中天,众臣才领命退下。
乾隆独自坐在龙椅上,望着殿外皎洁的月光,心中充满了踌躇满志。
回部归顺,若能成功,他的功业簿上又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位传说中的、身带异香的含香公主……究竟是何等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