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650章没有商量只有命令

第650章没有商量只有命令(2/2)

目录

谁敢搞人身侮辱、变相体罚,谁敢冲击正常的生产和科研秩序,那就是破坏建设,我陈朝阳第一个追究他的责任!”

他最后斩钉截铁地定下了衡量标准:“运动成败,不靠嘴皮子,不靠大字报。

最终,就要用我们汉东省的经济建设成果来检验。

工业的产量、治碱的田亩、工厂的效率和产值,就是唯一的标尺。

谁要是搞乱了生产,导致技术停滞,那就是对党和人民犯罪,绝不姑息。”

这番不是“建议”而是“命令”的发言,彻底镇住了场子。

陈朝阳没有纠缠于意识形态的辩论,而是直接亮出了底线和红线,将个人政治生命与运动走向捆绑在了一起。

这破釜沉舟的姿态,瞬间击穿了周明光和孙亚军省长会议中维持的“暧昧”平衡。

在陈朝阳发言时,周明光看似闭目养神,手指却无意识地在光滑的茶杯壁上缓缓摩。

他脑中思绪飞转,权衡着利弊。

他欣赏陈朝阳这把利剑能劈开汉东沉寂的局面,但也忌惮其过于锋锐会伤及自身,更不愿在政治风向尚未完全明朗前,轻易踏进意识形态斗争的泥潭。

然而,陈朝阳的“三条纪律”和最后那句“犯罪”的论断,像重锤敲醒了他。

他瞬间意识到,自己不能再作壁上观了。

陈朝阳的决绝,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此人绝不会在技术人才和核心项目上妥协。

如果自己此刻不支持陈朝阳,后果不堪设想:要么,这把利剑被李志雄之流凭借“运动”之名折断,

汉东刚刚起步的油田、治碱等宏图大业随之夭折,这是他作为主管书记绝不愿看到的失败;

要么,陈朝阳凭借其深厚的军中背景和北平的赏识,与激进派爆发更激烈、更不可控的冲突,导致省委分裂,局面彻底失控,这更是他掌控能力的巨大失职。

更重要的是,陈朝阳提出的“用经济建设成果检验运动成败”,给了他一个完美、无可指摘的“抓手”。

这个标准务实、正确,完全符合北平“增产节约”的大方向。

支持这个标准,就是支持生产,站在了政治正确的点上,既能有效遏制运动扩大化,又能确保汉东的政绩不受影响。

陈朝阳已经把最难听的话说了,把最硬的骨头啃了。

此刻他周明光站出来表态支持,就是要顺势将陈朝阳的“个人主张”收编为“省委集体决策”。

这至少表面上维护了班子的团结,牢牢掌握了运动的最终解释权和领导权,避免了省委被激进派或陈朝阳的个人意志架空。

因此,当陈朝阳话音落下,会议室陷入一片压抑的死寂时,周明光缓缓睁开了眼睛。

那眼神里已没有了之前的游离和权衡,只剩下属于一把手定鼎乾坤的沉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