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边军造反:从拯救双胞胎女囚开始 > 第124章 燕国危在旦夕

第124章 燕国危在旦夕(1/2)

目录

伴随着夏税悉数入库,云州各地的粮仓第一次堆得满满当当。

陈洛站在金曜县的官仓前,看着仓廪充实的景象,心中稍感宽慰。

充足的粮草给了他推行下一步计划的底气。

“传令下去,即日起开启募兵。”

“此次计划将明军扩编至十个师,每师需满编一万二千人。”

消息一出,云州各地应者如云。

在野马县的募兵点前,天还没亮就排起了长龙。

有父子同来的,有兄弟齐心的,甚至还有整村青壮结伴前来。

“俺这条命是明军救的,现在该是报答的时候了!”

一个蓬山村的青年拍着胸脯对募兵官说。

“去年要不是明军送粮,我们全村人都得饿死。

现在陈军主要募兵,俺第一个报名!”

募兵官笑着记录下他的名字,问道:“可会武艺?能举起多少斤的石锁?”

“俺从小打猎,八十斤的石锁不在话下!”

青年自信地回答。

在他身后,一个中年汉子拉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儿啊,到了军中要听令行事,好生报答陈军主的恩情。”

短短半个月时间,新兵名额就已满额。

多出来的兵员被六扇门和工程部迅速瓜分。

六扇门借此机会扩充了巡捕队伍,在每个县都设立了巡捕房。

工程部则组建了专业的筑城队伍,开始在各处险要修建关隘。

安排好新兵训练事宜后,陈洛决定亲自巡视云州。

此次巡视,他特意分为微服暗访和公开巡视两部分。

既要亲眼看看民间疾苦,也要彰显大明官府的威严。

这日黄昏,陈洛带着几名贴身侍卫,扮作行商来到定阳府东丰县治下的一个小村庄。

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口的石板路上,几缕炊烟袅袅升起,显得宁静而祥和。

侍卫上前敲开了一户农家的大门。

开门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农,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这位老哥,我们是路过此地的商人,想在贵处借宿一晚,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陈洛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碎银子递向老农。

出乎意料的是,老农并没有立即接过银子,而是谨慎地打量着他们,问道:“你们可有身份文牒?”

陈洛闻言微微一笑。

身份文牒是他拿下云樾府时开始推行的新政,目前由六扇门负责推行和管理。

一个村子里的老农,见到银子不急着收,竟先询问对方有没有身份文牒。

足见这项政策推行得相当到位。

“有的。”

陈洛冲随行的几名侍卫点点头,几人立刻将自己的身份文牒拿出来给老农看。

老农虽然不识字,但他仔细辨认着文牒的样式和上面的官印,确认无误后才露出笑容。

“对喽,就是这个。

现在无论是进城,还是做买卖,都需要这个。

来来来,各位快请进,快请进!

寒舍简陋,各位不要嫌弃。”

老农姓王,家中除了老伴,还有一个尚未娶妻的儿子。

王老汉一边招呼妻子准备晚饭,一边与陈洛闲聊。

“老哥,看您这日子过得还不错?”

陈洛扫了一眼屋里挂着的腊肉后问道。

王老汉脸上立即露出笑容:“何止是不错,简直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

自从云州归咱大明官府管后,咱们这些百姓总算能过上人过的日子了。”

他掰着手指头细数:“赋税减了,官府还发补贴。

村里的恶霸被收拾了,再也没人敢欺压百姓。

去年冬天,官府还给我们发了过冬的棉衣和粮食……”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一个尖细的声音叫道:“老王,快开门!该还钱了!”

王老汉先是一怔,随即脸色顿时变得惨白。

陈洛示意侍卫不要轻举妄动,静观其变。

门开后,一个穿着绸衫的瘦高个带着几个彪形大汉闯了进来。

瘦高个抖着一张借据,趾高气扬地说:“老王,前年你借了张老爷十两银子,现在连本带利该还二十二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