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百万雄师惊天下(2/2)
“侯爷,我们真的要打到草原上去?”一个心腹将领,有些担忧地道,“咱们这些南方的兵,到了北方,恐怕会水土不服啊。”
沐春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怕什么?”
“陛下连传中的剑神,都给收服了。连江湖上那些神仙一般的人物,都被陛下一夜之间,杀得人头滚滚。”
“我们这些凡人,还有什么好怕的?”
他的眼中,充满了对朱栢的无限崇拜。
紫禁之巅那一夜,他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事后听了整个过程,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在他的心中,当今陛下,已经不是人了。
是神!
是降临凡间的神明!
为神明而战,是他们的荣耀!
“陛下的旨意到了!”
传令兵的到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沐春接过密旨,看完之后,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
“陛下让我们去打瓦剌。”
他对着身边的将领们道。
“瓦剌?”众将都是一愣。
瓦剌,是蒙古草原上,仅次于元庭黄金家族的第二大势力,实力强悍,一向桀骜不驯。
“陛下,不用跟他们废话。”沐春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直接打!往死里打!打到他们跪地求饶,打到他们把马奶酒换成白开水,打到他们把牛羊全都送过来当军粮为止!”
“这……”众将面面相觑。
这也太……霸道了吧?
“我喜欢!”沐春猛地一拍大腿,“就该这么打!跟那些蛮子,讲什么仁义道德!”
“传令下去!全军出发!”
“让瓦剌的那些蠢货们,见识见识,我们大明将士的厉害!”
山西,大同。
老将耿炳文,须发皆白,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松。
他看着眼前这二十万大军,眼中满是感慨。
想当年,他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打下了这片大好江山。
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临老了,还能再次披上战甲,指挥如此规模的大军。
“大将军,您,陛下这次,能成功吗?”一个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轻声问道。
“能。”耿炳文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
“为什么?”
“因为,当今陛下,比太祖皇帝,更狠。”耿炳文抚着长须,缓缓道,“太祖皇帝,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他的心里,还有着一份仁慈。”
“而当今陛下……”
耿炳文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他要的,不是驱逐。”
“是灭绝。”
他想起了朱栢在点将台上的那句话。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这是这位年轻帝王,最真实的想法。
他要用一场前所未有的杀戮,来为大明,换取百年的和平。
这种想法,很疯狂。
但,也很诱人。
“陛下的旨意!”
密旨传来。
耿炳文看完,久久不语。
“大将军?”
“陛下让我们……正面强攻。”耿炳文的声音,有些干涩。
“正面强攻?”众将大惊。
元庭的主力,可都集结在王庭附近,正面强攻,那不是拿人命去填吗?
“陛下,他已经派了西门吹雪和李长青,去为我们开路。”耿炳文缓缓道。
西门吹雪!李长青!
听到这两个名字,所有将领的眼睛,都亮了。
一个是新晋的“天子之剑”,一人一剑,屠灭了元庭三千先锋骑兵。
一个是老牌的青衫剑神,手握神鬼莫测的火器,一炮轰平了三座哨塔。
有这两个杀神开路……
“传我将令!”耿炳文猛地挺直了腰杆,那股属于沙场老将的铁血气势,再次回到了他的身上。
“全军出击!”
“告诉将士们,不要怕死!”
“他们的身后,站着的是当今天子!”
“他们的前方,有着剑神为他们开道!”
“此战,必胜!”
五路大军,四路齐出。
东路军如同一把尖刀,直插女真腹地。
西路军如同一张大网,罩向了桀骜的瓦剌。
北路军如同一柄重锤,向着元庭王帐,发起了最猛烈的攻击。
而最关键的中路军,朱栢亲率的二十万大军,却在此时,停了下来。
“陛下,为何要在此地安营扎寨?”
新任的中军都督,原英国公张辅,有些不解地问道。
他是朱栢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对朱栢忠心耿耿,但对于朱栢的这个命令,他实在是想不通。
三路大军都已经打起来了,正是中军突进,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最好时机,为何要停下来?
朱栢没有回答他,只是看着远处那片寂静的草原,嘴角勾起一丝莫名的笑意。
“张辅,你觉得,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
“兵力?粮草?还是士气?”张辅想了想,答道。
“都错了。”朱栢摇了摇头。
“最重要的是,让你的敌人,按照你的想法去行动。”
“我们的三路大军,就像三只凶猛的猎犬,已经把那头草原狼,所有的退路都给堵死了。”
“现在,它唯一的选择,就是回过头来,跟我们拼命。”
朱栢的目光,在了地图上,一个用红色标记出来的地点。
狼居胥山。
“传令下去,全军在此安营,深挖壕沟,广布鹿角。”
“朕要在这里,为元庭,准备一场盛大的葬礼。”
张辅看着朱栢脸上那自信到近乎冷酷的笑容,心中忽然升起一股寒意。
他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皇帝。
而是一个,将整个天下,都玩弄于股掌之上的……魔神。
就在大明百万大军,在北方边境掀起滔天杀戮,搅动万里风云之时。
大明内地,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进入了尾声。
京城,武英殿。
这里本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但自从朱栢御驾亲征之后,便成了贾诩和王鳌,这两位留守重臣的临时办公地点。
此刻,殿内气氛压抑。
贾诩和王鳌,分坐两旁,谁也没有话。
在他们面前的地上,跪着十几个衣着华丽,却面如死灰的人。
这些人,都是从各地藩王府,快马加鞭赶来的使者。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
交出兵权。
“贾大人,王首辅……”
一个看起来像是管家模样的人,颤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厚厚的名册,和一枚虎符。
“这……这是我们宁王殿下,麾下所有卫所的兵丁名册,和调兵虎符……殿下了,从今往后,他手下,再无一兵一卒,唯陛下之命是从。”
他着,将东西高高举起,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不敢抬头。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
“这是我们辽王殿下的……”
“这是韩王殿下的……”
“沈王殿下让我们给两位大人带话,他年事已高,只想在封地颐养天年,绝无二心……”
一个个藩王的使者,争先恐后地献上了自家的兵权。
那样子,仿佛慢了一步,就会大祸临头。
王鳌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想当初,太祖皇帝为了安抚这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子侄,分封天下,让他们就藩,手握重兵,镇守一方。
太祖的本意,是让他们成为大明江山的屏障。
可谁曾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藩王,渐渐成了国中之国,尾大不掉,成了朝廷最大的心腹之患。
历代皇帝,都想解决这个问题,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成功。
没想到,到了当今陛下这里。
仅仅是几道圣旨,一场尚未开始的战争。
就让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藩王们,乖乖地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这位陛下的手段,当真是……神鬼莫测。
贾诩的面色,则要平静得多。
他拿起一份份名册,仔细地核对着。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神深处,却闪烁着一丝冰冷的寒光。
他知道,事情,远没有结束。
陛下要的,从来就不是他们的臣服。
陛下要的,是他们的命!
以及他们手里,那富可敌国的财富和土地!
交出兵权,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清算。
“嗯?”
贾诩的目光,忽然停留在了一份名单上。
“代王,周王,岷王……这几家,为何还没派人来?”他淡淡地问道。
声音不大,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打了个冷战。
跪在地上的那些使者,一个个噤若寒蝉,头埋得更低了。
他们当然知道为什么。
代王朱桂,是太祖第十三子,性格暴虐,向来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周王朱橚,是太祖第五子,自诩皇室尊长,对朱栢这个侄孙当皇帝,一直心怀不满。
至于岷王朱楩,更是出了名的无法无天,在封地云南,简直就是个土皇帝。
这几个人,是铁了心要跟朝廷对着干了。
“看来,总有那么些人,认不清自己的位置。”
贾诩放下名册,端起茶杯,轻轻地吹了吹。
“王首辅,你怎么看?”他看向王鳌。
王鳌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贾诩这是在问他,也是在逼他表态。
是按照朝廷法度,先礼后兵,派人去申饬警告?
还是……
他想起了朱栢临走前,那冰冷的眼神,和那句不带丝毫感情的话。
“三日之期一到,谁敢不从,就地正法!”
王鳌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自己没得选。
从他决定站在这位新皇的船上时,他就已经没得选了。
“陛下有旨。”王鳌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凡不遵圣旨,逾期不交兵权者,以谋逆论处。”
“谋逆者,当如何?”贾诩追问道,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
“夷……三族。”王鳌艰难地吐出了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