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北方的消息,武松的筹划(2/2)
定王赵桓和蔡京、高俅也有意屏蔽武松,不让武松知道。
对此,武松毫不在意。
内容是甚么,武松心里很清楚。
金国和大宋订立的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海上之盟:
大宋和金国约定:
宋金双方南北夹击辽国,金军攻取辽中京,也就是如今的内蒙古宁城;
宋军攻取辽南京,也就是如今的北京,还有辽国西京,也就是如今的山西大同。
同时,金朝承认燕云十六州归属北宋,北宋则承诺将原向辽缴纳的“岁币”转赠金朝,每年银绢50万两匹。
这个盟约从一开始就是个软骨头的约定,还没开始打,就已经磕头缴纳岁币。
所以武松对宋朝的皇帝很不喜欢,从头到尾,都在对内镇压武将,对外跪舔到极致。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金国灭掉了辽国,北宋却被辽国暴揍一顿。
盟约作废,金国往南进兵,灭掉了北宋。
武松冷眼旁观,随便徽宗和蔡京去打。
杨志那边也回了信,西夏驻地的禁军几乎被抽空了,只留下一些老弱。
按照武松的吩咐,布雅联络以前的西夏将领,让他们造反。
杨志则借口平乱,就地征兵。
这些兵马,都是西夏人,他们只听从杨志的话。
至于布雅,武松另外给了他一封信,布雅也回了信,表示愿意跟随武松。
夏季天气炎热,武松在等北方的变故,拖延不出兵。
方腊则忙于平定内部的动乱,没空和武松开战。
期间,方腊曾派过使者,意图招降武松,索要方金芝。
武松把使者打了一顿,赶回去了。
夏天过去,眼见着就要到秋天的时候,北面已经开始交战了。
金国、大宋同时进攻辽国,结局也正如武松所说,金国打得非常好,大宋一败涂地。
拿着北方的战报,朱武叹息道:
“辽国精锐都在北面对付金国,蔡京等人为何如此大败?”
卢俊义等人也觉得奇怪,为什么打得这么差?
林冲在禁军的时间长,知道大宋的军队甚么模样,开口说道:
“朝廷重文轻武,且用文人统帅武将,最后的兵权都在文人手中。”
“而文人对统兵也嗤之以鼻,专心做文章,统兵之事过于轻率,往往指挥不当。”
“朝廷如此,众人都把当兵、为将当做耻辱的事情,军无战心、兵无斗志。”
“再则,朝廷的军饷往往被克扣,士气低落,战场一触即溃。”
“去年二郎灭西夏,我虽不曾参战,从卢师兄所说,那些仗都是二郎出奇兵取胜。”
“若是让蔡京、高俅去打,依旧是战败的结局。”
听了林冲的话,众人一阵叹息。
武松静静看着军报,心无波澜。
一个朝代如何,看他的开国太祖就知道。
刘邦起于草莽,击败秦国、项羽,夺取天下,有一股子游侠的草莽气息。
到了东汉末年,刘备依旧继承了这种气质。
这种朝代有股子痞气,天不怕、地不怕,能忍、够狠。
就算到了东汉末年,依旧吊打周围的胡人、山越、南蛮。
大唐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有一股浩荡磅礴之气,所以能强盛。
而北宋开国就先天不足。
欺负柴家孤儿寡母不说,靠的还是义社十兄弟,处处与人分赃、收买。
最后杯酒释兵权看似高明,实则不敢硬来,依旧是买断的套路。
对内如此,对外也是如此。
给辽国进贡、给金国进贡,从头到尾。
开国太祖不争气,就注定了宋朝不是个争气的王朝。
这样的王朝,能有甚么精兵猛将。
所以,武松筹备建立自己的军队,培养自己的武将。
当然,还有发展自己的兵器:枪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