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全城轰动!(2/2)
“这不仅是处理库存,更是盘活资产,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张方玉和周长征听得眼中异彩连连。
林默这种“变废为宝”,“旧瓶装新酒”的思路,简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座全新的金矿!
这既能解决国内装备更新换代带来的库存压力,又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还能赚取宝贵的外汇,简直是一举多得!
“妙啊!太妙了!”
张方玉兴奋地拍着桌子,感慨的说道:
“林默,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
“这种点子都能想出来!我们之前光想着卖新装备,却忘了这些老伙计们还能发挥余热,而且经过这么一升级,竞争力一点不弱!”
周长征也深表赞同:“这样一来,我们的产品线就更丰富了,可以覆盖从低端到高端的全频谱需求!”
“林默,说起来,你可是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哪里哪里。”林默谦虚道。
除了与两位老总商讨军贸,林默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与高主任一起,奔波于京都的各所顶尖高校之间,落实“提前实习”和“双向选择”试点计划。
他们先后走访了京华大学,京都工业大学,华清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拥有雄厚工科底蕴的学府。
这个打破“毕业包分配”铁饭碗的创新模式,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各大高校的领导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激烈的讨论。
尤其是在以军工和重工领域见长的京都工业大学,校长在听完林默和高主任的详细介绍后,几乎是当场拍板!
“好!这个模式好!”
头发花白的老校长激动地站起身。
“打破论资排辈,强调实践能力,双向选择,人岗匹配!”
“这完全符合教育改革和技术人才培养的方向!我们京都工大,全力支持,全面跟进!”
他甚至专门将林默请到自己的办公室,私下恳切地商量:
“林所长,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你看,我们工大在机械,动力,材料,光学这些领域,那可是有深厚家底的。”
“能不能……嗯……多给我们一些实习名额?”
“或者,在选拔标准上,适当向我们工大的学生倾斜一点?”
面对老校长的热情和期盼,林默虽然理解,但还是保持着原则,他微笑着,语气温和但坚定地婉拒道:
“校长,非常感谢您和京都工大的大力支持!”
“贵校的学生素质,我们绝对信得过。”
“不过,为了保证选拔的公平公正,给所有高校的优秀学子一个平等的机会,我们还是坚持统一报名,统一笔试,统一面试的流程。”
“我相信,以京都工大学生的实力,一定能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老校长虽然有些遗憾,但对林默坚持原则的态度反而更加欣赏,连连点头:
“说的也是,公平竞争好!那就让我们工大的小子们,凭真本事去抢名额!”
很快,关于“红星军工技术研究所”将在正月十六,于几所试点高校举行提前实习双向选择会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通过各校负责人,系主任,辅导员之口,迅速传遍了相关专业的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所有与通讯,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彻底炸开了锅!
宿舍里,食堂里,图书馆,林荫道上,到处都能听到热烈的讨论。
可以说是全城高校轰动!
“听说了吗?红星研究所!就是那个搞出微光夜视仪和激光制导的!”
“真的假的?双向选择?不用等毕业分配了?”
“要求好像很高啊,要笔试还要面试!”
“怕什么!只要能进红星所,让我考十次都愿意!那可是能接触到最前沿技术的地方!”
“是啊,听说他们待遇还好得吓人,比部委下属的大院待遇还高!”
“我学长李卫国就在里面,听说干得好,年终奖拿了好几百!”
“我的天!几百块?我得赶紧复习专业课!”
……
不仅仅是讨论,林默、秦怀民以及高育材主任办公室的电话,几乎快要被打爆了!
各种咨询电话络绎不绝,有学生本人忐忑不安地询问细节的,有家长千方百计托关系打听内幕的,还有各个院系的老师推荐自己得意门生的……可谓盛况空前。
在这股席卷高校的热潮中,有两个人的心情尤为复杂和激动。
正是上次在李卫国聚餐时,流露出后悔和向往的王海和张建兵。
王海自从在街道办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内心备受煎熬。
张建兵在那个论资排辈的研究所里干着打杂的活,也深感前途渺茫。
过年期间,两人都暗下决心,要改变现状。
当“红星所招聘”的消息如同惊雷般传来时,两人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跳了起来!
“机会!这是我们的机会!”王海在宿舍里激动地对着电话吼道,电话那头是张建兵。
“可是……红星所要求肯定很高,我们……能行吗?”张建兵虽然激动,但更多的是忐忑和不自信。他们毕竟放弃了上次的考试。
“不行也得行!”王海语气斩钉截铁,“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不能再错过!我这就给卫国打电话,问问情况,取取经!”
他立刻拨通了李卫国在红星厂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王海急切地把情况和自己的担忧说了一遍。
电话那头的李卫国听完,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传来坚定而充满鼓励的声音:
“海子,建兵,你们俩听我说。这次的机会,一定要拼尽全力抓住!”
他压低了声音,透露了一个尚未公开的惊天消息:
“我跟你们透个底,你们知道吗?咱们林所,前几天在京都,不声不响,拿下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外贸订单!”
李卫国没有说得很详细只是一笔带过。
“咱们红星所现在不缺项目,不缺资金,就缺人才!正是用人之际!”
“上千万美元?那岂不是得有一个多亿?”王海和张建兵在电话两边同时失声惊呼,感觉心脏都停跳了一拍。
“所以,”李卫国语气笃定地说道,“只要你们有能力,有决心,能通过考核进来,前途绝对是光明的!”
“林所待人宽厚,重视人才,只要你真有本事,在这里绝对有用武之地!做好准备,把专业课捡起来,把状态调整到最好!”
“正月十六,考场见!”
挂断电话,王海和张建兵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熊熊燃烧的斗志和前所未有的决心。
上千万美元的订单!这是何等庞大的项目和底气!
这一次,他们不能再留下遗憾!
两人立刻翻出尘封已久的专业书籍,一头扎了进去,开始了废寝忘食的备考。
命运的齿轮,似乎开始再次为他们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