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扩张中的红星厂!(大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扩张中的红星厂!(大章)(2/2)

目录

小小的客厅里坐满了人,除了何建设两口子,林默自然也在,身边坐着略显羞涩但落落大方的高余。

此外,张援朝,马为国,徐伟平秦老等红星厂的领导班子核心成员也都在场。

这算是一次非正式的家庭式聚会,既是为林默接风,更是欢迎高余这位“准家属”首次正式在厂领导层面亮相。

桌上已经摆好了几碟凉菜和花生瓜子,何婶还在厨房里忙碌着。

“高余同志,到了这儿就别客气,就当自己家一样。”

张援朝笑呵呵地说道,他如今主要负责供销和对外协调,气质越发沉稳干练。

“林所可是我们红星厂的主心骨,你来了,正好能照顾照顾他,他忙起来经常废寝忘食的,顾不上照顾身体。”

高余脸颊微红,看了林默一眼,微笑道:“张科长您太客气了。我会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不给他和大家添麻烦。”

马为国如今身兼红星电子设备厂厂长,气质比之前更显精明了些,他接口道。

“添什么麻烦!高余同志你是搞新闻工作的,见多识广,以后咱们厂宣传方面,说不定还要请你多指点呢!”

他这话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红星厂如今名声在外,也确实需要更好的宣传。

“就是就是,”徐伟平也连忙附和,“林所为了厂子,个人问题一直顾不上,这下好了,我们也就放心了!”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高余,“一点小意思,听说高余同志喜欢看书,这支钢笔,希望你喜欢。”

他一带头,其他人也纷纷笑着拿出了准备好的见面礼。

张援朝送的是一条柔软的羊毛围巾,马为国送的是一套精美的笔记本,何建设两口子则早早准备了一对印着喜庆图案的搪瓷杯。

礼物都不算贵重,但这份心意和认可,让高余心中暖流涌动。

她连忙起身,双手接过,一一真诚地道谢:

“谢谢徐厂长,谢谢张科长,马厂长,谢谢嫂子……这,这太让你们破费了。”

林默在一旁看着,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心中也有些感动,他举杯道:

“大家的心意,我和高余都收到了,感谢各位这一年的鼎力支持,没有你们在后方稳住大局,我在外面也不敢这么放手去干,红星厂能有今天,是咱们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林所这话就见外了!”

“是啊,是我们该感谢你才对!”

众人纷纷举杯,气氛热烈而融洽。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厂里生产情况,外贸订单细节以及新来大学生的安排时,一阵敲门声响起。

何建设起身开门,门外站着的,竟是风尘仆仆的赵建国!

“赵主任!”何建设又惊又喜,“您怎么来了?快请进快请进!我们刚还说等您开饭呢!”

赵建国哈哈笑着走了进来,脱下带着寒气的外套:“刚从省里开会回来,听说你们这儿有饭吃’,我这馋虫就被勾上来了,不请自来,老何你不会不欢迎吧?”

“哎呀我的赵大主任,您这话说的,我们请都请不来呢!就等您了!”何建设连忙把他让到主位。

赵建国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林默身边的高余,眼睛一亮,笑道:

“这位就是高余同志吧?”

“果然气质不凡,和林默同志真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啊!”

他说着,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长方形盒子,递了过去。

“初次见面,一点小礼物,不成敬意。”

林默连忙起身:“赵主任,您太客气了,这怎么好意思……”

赵建国却非常坚持,直接把礼物塞到高余手里,神情认真地对高余,也是对林默说:

“高余同志,你一定得收下,我赵建国今天能坐在这个位置上,红星厂能有今天这个局面,林默居功至伟!”

“没有他,就没有红星厂的今天,也没有我赵建国的今天!他帮我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这礼物,既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也算是代表省工办,对你们两位的祝福。你们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老赵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林默和高余对视一眼,只好收下。

高余感激地说:“谢谢赵主任,您言重了,林默他常跟我说,赵主任您是他的良师益友,在工作中给了他很多支持和指导。”

“哈哈哈,互相学习,互相支持!”赵建国爽朗大笑起来,心情极好。

说起来他和林默的相处,还真是不打不相识。

更是因为脾气性格对的上,处成了忘年交。

何建设见状,大手一挥:“人都齐了,开饭开饭!边吃边聊!”

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红烧鲤鱼……都是地道的北方家常菜,分量十足,香气扑鼻,众人围坐一桌,气氛更加热烈。

赵建国打开话匣子,首先端起酒杯:

“来,第一杯,首先恭喜林默!”

“五千多万美元的外贸订单!我的天,你们是不知道,消息传到省里,引起了多大的轰动!这几乎是咱们北海省去年全年出口创汇总额的一半了!”

“别说咱们省工办,就是省外贸厅那帮领导,都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夸林默是咱们省的福星、财神爷!”

他仰头干了一杯,继续道:“外贸厅的刘厅长,特意托我给你们带句话,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祝贺!”

”还让我带了些他们搞来的特供酒水,聊表心意。”

“林默啊,你现在可是咱们省里的宝贝,走到哪儿,那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林默谦逊地笑了笑,也举杯回敬:“

赵主任过奖了,刘厅长太客气了。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家政策支持,这笔订单只是个开始,后续的交付和质量保证才是关键。”

他顿了顿,想起去年广交会时省外贸厅那位李副厅长的支持,心中暗想,估计今年春季广交会,肯定还会再碰面,而且合作层面会更深。红星厂的产品,需要借助广交会这个平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席间,大家推杯换盏,谈论着厂子的未来,国家的形势,气氛热烈而融洽。

高余安静地坐在林默身边,听着这些她曾经只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的词汇。

“外贸订单”,“创汇”,“军工装备”,‘信息化”

而这一切的核心,竟然就是自己的默哥。

看着众人对林默那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服,高余眼睛简直变成了小星星。

与此同时,厂区新建的、条件相对最好的那几栋职工宿舍楼里。

尽管旅途劳顿,但初到新环境的兴奋感,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让大多数年轻人都毫无睡意。简单的洗漱后,各个寝室都自发地开始了“夜谈会”。

王海和张建兵的寝室是四人间,另外两位一个是学化工的,一个是学材料的。四人躺在床上,黑暗中,眼睛却都亮晶晶的。

“王海,张哥,你们说,明天厂里会怎么安排我们?”化工专业的男生忍不住先开口,声音里带着期待。

张建兵比较稳重,分析道:“我估计,至少得有个入职培训吧?像李卫国他们那批一样,讲讲保密条例,介绍一下厂里的基本情况,可能还会去车间观摩学习。”

王海接口,语气兴奋:“培训完就该分项目组了吧?”

“不知道能不能进天眼无人机项目,或者星火通讯也行!听说星火是要搞移动电话,实在是太前沿了!”

“我想去能源项目组,”那个材料专业的男生小声说,“听说韩志城院士都来了,在搞新型电池,感觉潜力很大……”

“不管分到哪个组,都得好好干!”王海总结道,“咱们可是双向选择来的,不能给京大丢人,更不能辜负了林所长的期望!”

另一个寝室里,孙伟良和几个大三实习生也在聊着。

“感觉红星厂比我想象的要大,人也多,挺有活力的。”

“是啊,你看接我们的那些学长,精神面貌都不一样,眼睛里都有光。”

“不知道实习期结束,表现好能不能留下来……”

“肯定能!林所长不是说了嘛,来了就是红星人,只要肯干,有的是机会!”

类似的谈话在各个寝室里进行着,他们对未来的工作内容感到好奇,对明天的安排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能通过层层选拔来到这里,本身就已经证明了他们的优秀,他们渴望尽快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在这时,楼道里传来了熟悉的谈笑声和脚步声。

是李卫国,赵志刚,周伟他们这些“学长”又来了,他们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晚间“巡逻”。

一方面,是查看一下有没有安全隐患,比如有没有人违规使用电器,或者初来乍到有什么不适应、需要帮助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以师兄师姐的身份,来和这些新人聊聊天,分享一下经验,安抚一下大家初来乍到的陌生感。

“都安置好了吗?缺不缺什么东西?”李卫国敲开王海他们寝室的门,笑着问道。

“卫国,都挺好的!”王海连忙坐起来。

“晚上睡觉窗户别关太死,这边干燥,但也怕后半夜凉。”赵志刚细心地嘱咐。

“大家别紧张,”周伟对着几个略显拘谨的新人说。

刚来都这样。明天估计就是熟悉环境,培训也是循序渐进的。林所虽然要求高,但对咱们年轻人特别看重,只要肯学肯干,机会多的是!”

他们一个寝室一个寝室地走过,随意地聊着天,回答着新人们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分享着自己刚来时的糗事和成长经历。

这种同龄人,同校生之间的交流和关怀,效果极佳。

新人们看到这些比自己早来半年,一年的学长们如此从容,并且对红星厂,对林所长充满了认同和归属。

他们心中的那点不安和忐忑,很快就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找到组织,融入集体的安心和迫切想要跟上步伐的斗志。

时间一点点过去,夜色渐深,喧闹了一天的红星厂生活区渐渐安静下来。

「爆更,求追读,求票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