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是不会读序的(2/2)
《爱与被爱的》谈的是唐诗中的爱情,《离别与重逢》是友情,《旅途与故乡》是一个人在路上的孤独以及对故乡的书写。
从第八讲开始,就不再以题材和诗人的情感类型为中心,而是转向诗意产生的时刻,转向一些自然要素对诗歌写作的推动。
《黄昏与月光》是把一天作为考察的范围,《落花与秋风》谈论的是一年中的两个季节,《夜雨与风雪》分析的则是雨雪落下的时候。
最后两讲带有一些总结的性质。《叩问与回响》谈的是自然之于诗人的意义,核心在于“美”。《孤独与永恒》只分析了《春江花月夜》一首诗,落脚点是“爱”。
美和爱,我认为这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
4
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参考了很多古人的观点。但是考虑到面向的对象是高中生,所以在课堂上就没有做过多的引用。但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把前人的一些精彩论述都加入了进去。
中国古代的诗文评十分丰富,常常是三言两语就能切中要害。比起我们今天动不动就千字、万字的文本解读实在是高明不少。
我不是研究唐诗的专家,也不是古代文学科班出身,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因此也谈不出什么高深的见解。这本书里属于我自己的观点大概并不多,我把我备课过程中参考过的书目都列在了最后的“参考文献”里。
除此之外,我还要对b站表示感谢。我在b站上听了很多老师的课程,比如叶嘉莹、骆玉明、戴建业、欧丽娟,等等。这些老师的课程都对我理解诗歌、讲解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我要对他们说声“谢谢”。
5
这是我人生中出版的第一本书。
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发了一本崭新的笔记本。我拿着这本笔记本回家,郑重其事地对我爸和我妈宣布,我要写一本书了!
我在本子第一页的第一行,认认真真写下了四个大字:我的童年。
但我不知道如何继续写下去了。一来我掌握的汉字有限,二来我的童年实在乏善可陈。我每天不是在幼儿园里吃喝拉撒,就是和小朋友们玩耍或者打架。这有什么好写的呢?
那本书之后就再没了下文。
以后的很多年里,我都一直怀着写一本书的梦想。
大学读了中文系,我写了很多小说和文章。研究生读了创意写作,我又写了很多小说和文章。
我一直以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应该会是一本小说集或者散文集。
但是在我二十六岁这年,我要正式出版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了,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而是一本解读唐诗的书。
真是造化弄人。
6
作为一个读书不算少的读者,我不喜欢写得很厚的书。
我的这本书并不算厚,我感到很满意。
另外,通常我是不会读作者写的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