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2/2)
“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把两个典故混在一起讲。一个典故是月圆的时候,海里的珍珠也会变得圆润。另外一个典故说鲛人流眼泪,眼泪会变成珍珠。
“蓝田日暖玉生烟”,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戴叔伦,他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司空图《与极浦书》)这是在说什么呢?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
我们把这四个典故放在一起看,他在讲什么呢?
李商隐其实在讲“昨日之我”和“今日之我”的关系。他在讲一个人回忆他的过去的时候会有的情绪。
今天的你,看昨天的你,就像是庄子回忆梦中的蝴蝶,就像是杜鹃回忆曾经作为人的时刻。
姜炳璋说:“此五十年中,其乐也,如庄生之梦为蝴蝶,而极其乐也;其哀也,如望帝之化为杜鹃,而极其哀也。”(《选玉谿生诗补说》)
回忆中不总是欢乐,也不总是悲哀。一半一半,悲欣交集。就像是由鲛人的眼泪化成的珍珠,是美的,但是里面有悲伤的痕迹。
回忆就是这样,美与悲伤是并存的。
但是“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之间隔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你回忆从前的时候,那些记忆好像很真实,一切都历历在目,那都是你亲身经历的事。你以为你要触碰到它了,你以为你可以回到从前再来一遍。可是你向前一步,记忆就向后退一步。
就像是蓝田日暖,就像是良玉生烟。
你永远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你看着回忆中的自己,很真实,但是又很不真实。就像一场梦。
所以你要问这首诗在讲什么,其实很简单,只有三个字:思华年。
杜诏说:“庄生梦醒,化蝶无踪;望帝不归,啼鹃长托;以比华年之难再也。”(《中晚唐诗叩弹集》)
悲哀来源于无常。人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人是在不断地趋近死亡的,“物是人非”中的“人”,有时候指的其实是自己。今天的你,已经不再是昨天的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