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92章 诗试融千古,妙笔绽奇芳

第92章 诗试融千古,妙笔绽奇芳(1/2)

目录

九天七夜的号舍煎熬,已至最后关头。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仅是墨臭与汗酸,

更添了几分绝望的馁气与濒临崩溃的焦躁。

多数考生早已形销骨立,

眼神涣散,有人对着试卷发呆,

有人徒劳地舔着干裂的嘴唇,

更有人伏在案上,肩膀微微抽动,

不知是睡是哭。

苏惟瑾亦感疲惫如潮水般阵阵袭来,

超频大脑虽能维持高效运转,

但对身体的消耗却是实打实的。

他强打精神,用湿布巾擦了把脸,

清凉感暂驱倦意。

最后一场,诗赋,虽是末节,

却往往是决定名次高低的关键,

尤其在才子云集的南闱,

一手好诗赋足以让考官印象深刻。

最后一场试卷发下,诗题揭开:

“赋得‘江清月近人’,得‘人’字五言八韵。”

试帖诗!题目出自孟浩然《宿建德江》,

限韵,限字,严格遵循格律。

这是戴着镣铐的舞蹈,

最考验诗人的基本功和灵性。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哀叹和抽气声。

此题看似寻常,欲要出彩却极难。

“江清月近人”意境幽静孤远,

极易写得空泛或落入前人窠臼,

难以展现才情。

限韵“人”字,

更是增加了难度。

苏惟瑾闭目凝神。

超频大脑瞬间启动,

数据库中无数关于“江”、“月”、“人”的诗词意象、

名句、修辞手法如同浩瀚星海被点亮、检索、比对。

直接抄?

绝不可行。

且不说道德风险,

单是时代风格差异便极易露馅。

但他的优势在于,

拥有整个中华诗词史的精华作为养料,

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进行最完美的融合与再创造!

他决定不追求李白的狂放,

不模仿杜甫的沉郁,而是取其精华,

营造一种空灵超逸又蕴含深情的意境。

王维的禅意画境、李商隐的朦胧瑰丽、

甚至清代纳兰性德的清婉深情,

皆可化为己用。

构思片刻,他眼中光华内蕴,提笔蘸墨,手腕沉稳落下。

首联破题:“素魄临江静,澄波映月真。”

以“素魄”代月,“澄波”代江,

用词清雅,直接勾勒出江月交辉、

天地澄澈的静谧画面,

紧扣题面,平稳起势。

颔联承续:“光摇金破碎,影动玉嶙峋。”

巧妙运用“金破碎”形容月光在微波上的闪烁。

“玉嶙峋”描绘月影随水波晃动的棱角感,

化静为动,文辞瑰丽,极具视觉冲击力,显露出不凡的炼字功力。

颈联转入抒情,乃全诗点睛之笔:

“共此冰壶境,悠然物外人。”

“冰壶”喻指皎洁明月与清澈江水共同营造的纯净世界,

而“物外人”则巧妙点出“人”字韵脚,

更将意境拔高,超脱尘世纷扰,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此联隐隐化用了王维“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禅意,

又带有一丝李白“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的飘逸。

腹联进一步深化:

“沙明栖鹭稳,岸阔系舟频。”

视线由远及近,由虚入实,

描绘江边沙明鹭宿、

岸阔舟系的细节,

以动衬静,更显夜之宁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