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06章 文师引荐,初窥鼎甲

第106章 文师引荐,初窥鼎甲(2/2)

目录

一位是坐在顾清下首的青年,

约二十七八年纪,面容清癯,

气质沉静如水,目光内敛却极有深度。

此人便是华亭徐阶,

虽只是举人功名(与苏惟瑾同科等待春闱),

却已是名满江南的才子,

谈吐间逻辑缜密,胸怀丘壑,

令人不敢小觑。

苏惟瑾与之交谈数语,

便觉此人心思深沉,

格局宏大,未来绝非池中之物。

另一位则显得狂放许多,

约二十五六,剑眉星目,顾盼神飞,

言语间锋芒毕露,

对诸多时政、学问皆有惊人之语,

常与祝允明争辩得不亦乐乎。

此人便是武进唐顺之,

才华横溢,天文、地理、兵法、历算无一不精,

但性格狷介,略显孤高。

他对苏惟瑾这个“少年解元”似乎颇有兴趣,

问了几个刁钻的算学问题,

苏惟瑾凭借超频大脑勉强应对,

竟也答得八九不离十,

引得唐顺之抚掌称奇:

“有点意思!”

更令人惊奇的是,

席间还有两位少年,

仅十二三岁年纪,

却坐得端正,眼神明亮,

听得极其专注。

经介绍,乃是兴化李春芳与无锡严訥。

此二人年纪虽小,已是地方有名的神童,

尤其那严訥,沉默寡言,

但偶尔发言,竟能切中要害,

显露出远超年龄的沉稳与见识。

王鏊对他们也颇为喜爱,

时常出言考校,二人对答如流。

苏惟瑾心中暗惊,超频大脑迅速调取记忆:

徐阶、唐顺之、李春芳、严訥…

这小小文会,竟聚集了未来嘉靖、隆庆朝多少阁老重臣的雏形?!

他更加打醒精神,谨慎应对。

当话题偶然转向边防舆地时,

徐阶谈及九边形势,忧心忡忡。

苏惟瑾沉吟片刻,

结合现代地理知识与历史走向,

谨慎补充了几句关于“重点防御、

梯次配置、情报先行”的看法,

虽未深入,却角度新颖,

逻辑清晰,令徐阶眼中闪过异彩,

不由多看了他两眼。

王鏊捻须听着,忽然笑道:

“后生可畏。

苏解元此番见解,

倒与当年王伯安(王阳明)经略南赣时有几分神似,

皆重实际而略虚文。”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将一少年与心学大师王阳明相比,

虽是“神似”且限于具体事务,

亦是极高的评价了!

苏惟瑾连忙起身逊谢:

“济之公谬赞,学生惶恐。

学生萤火之光,

岂敢与阳明公皓月争辉?

只是平日胡乱翻书,

偶有所得,妄言之处,

还请各位前辈恕罪。”

态度谦卑至极,

反而更赢得众人好感。

祝允明哈哈大笑:

“好个偶有所得!

若这都是妄言,

我等老朽岂非尸位素餐?

文衡山,你倒是收了个好弟子!”

文徵明抚须微笑,面有得色。

一场文会,苏惟瑾虽非主角,

却凭借超时代的见识底蕴、沉稳的气度、

恰到好处的谦逊,

在这群足以影响未来朝局的大佬们心中,

留下了极其深刻而正面的印象。

尤其是徐阶那深不见底的目光,

唐顺之充满探究的眼神,

以及王鏊那句意味深长的评价,

都如同无声的印章,

盖在了他初显峥嵘的仕途画卷上。

离开怡老园时,夕阳西下。

文徵明看着身旁沉稳依旧的弟子,轻声道:

“玉衡,今日之后,

江南士林最高处的门,

已为你推开了一丝缝隙。

能走多远,便看你春闱之举了。”

苏惟瑾回首望了一眼暮色中静谧的庄园,目光坚定。

“学生,定不负老师所望。”

人脉的金线,已悄然织入他的网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