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朝会风云再起!(1/2)
不去参拜太后只是小皇帝赵如构的第一步而已。
第二天,皇帝大婚的喜庆余温尚未散尽,前朝便再度掀起了惊涛骇浪。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绷感。
司礼监太监刚唱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安亲王便率先手持玉笏,大步出列,声音洪亮,打破了这表面的平静。
一般来说,帝党争斗都是先派小官抛砖引玉,安亲王压轴出场。
但眼下之事非同小可,小官们不敢率先谈论。
所以,必须让安亲王亲自出马,让他以亲王!以陛下生父之名,打开一个局面!
“陛下,太后娘娘!臣有本奏!”安亲王躬身行礼,继而昂首,目光扫过珠帘与龙椅道:
“陛下已于昨日大婚,成家立业,此乃国之大庆,万民同欢!然,天子既已成家,便当亲政立业!”
“《礼记》有云:‘男子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厦,行孝悌,博学不教,内而不出。’今陛下虽未至弱冠,然已大婚,即为成年之始。且陛下天资聪颖,勤学不辍,于治国之道已有涉猎。为江山社稷计,为天下臣民想,臣恳请太后娘娘还政于陛下,使陛下亲揽乾纲,此乃顺应天命,合乎祖制之举!”
一言落罢,全场震惊!
尽管知道帝党们最近气焰嚣张,但众人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帝党居然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向太后发起进攻了!
当面的请太后退位!
而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新任国丈、内阁次辅周明远立刻出列附议,语气显得更为恳切,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安亲王所言极是!陛下乃真龙天子,承袭大统,亲政乃天经地义!太后娘娘多年垂帘,辅佐圣躬,呕心沥血,臣等感佩于心。然,娘娘凤体亦需休养,岂能长久操劳?如今陛下已立中宫,正该亲掌权柄,统御四海,方显我大昭朝堂清明,皇权永固!此乃臣等百官所愿,亦是天下万民之盼!”
紧接着,如同早就约定好了一般,礼部侍郎李明辅、都察院右都御史,以及数名科道言官纷纷出列,跪倒在地,声音此起彼伏:
“臣附议!请太后娘娘还政陛下!”
“陛下已经大婚!足以亲政,此乃众望所归!”
“太后娘娘当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
声浪一时高涨,似乎要占据整个朝堂!
而就在此时,一声苍老却沉稳的冷哼响起。内阁首辅张巡手持玉笏,缓步出列,他虽年迈,但腰背挺直,目光如电,扫过那些跪地请愿的官员,最后面向御座与珠帘,沉声道:
“安亲王、周大人,尔等所言,看似有理,实则操之过急,置社稷于险地!”
他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声道:“陛下大婚,固然是喜。然,亲政非同小可!需知,治国如烹小鲜,非有深厚学识、通达阅历、沉稳心性不可为!陛下年方十四,虽天资聪颖,然于经史子集、军政要务、民生百态,尚需深入学习,细细体察。岂能因一场大婚,便仓促亲政,将万里江山、亿兆黎民轻易托付?”
他转向安亲王,语气锐利:“安亲王口口声声祖制,可曾细考?前朝亦有多位皇帝年至十六、七,行过及冠之礼,方正式亲政!此方是稳妥之道!尔等急于此刻便要太后还政,究竟是为国着想,还是另有所图?!”
张巡一派的官员,如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等也立刻站出来声援:
“张阁老所言甚是!陛下年幼,正需太后娘娘慈训匡扶!”
“亲政乃大事,岂能儿戏?当待陛下及冠,学识德行俱备,再议不迟!”
“尔等咄咄逼人,岂是臣子之道?!”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方以帝党、东厂势力为主,高举“成婚”、“成年”大旗,言辞激烈,步步紧逼!
另一方则以张巡等后党、清流为核心,坚守“稳重”、“社稷”底线,引经据典,据理力争。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有言官指责太后恋栈权位,便有御史反驳其心怀叵测;有大臣强调皇帝已具备亲政能力,便有老臣列举皇帝还小,认为尚需磨砺。
场面一度混乱不堪,争吵声、驳斥声不绝于耳,如同市集一般,全然没了平日的庄严肃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