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与孙连城的初次交锋(2/2)
白景文看着他,忽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略显深沉,仿佛在传递某种信息:“孙区长,你的能力,省委沙瑞金书记也是有所了解的。他私下里也跟我提过,认为你是个能干事、也想干事的干部,只是有时候……需要更大的平台和魄力。”
这是明显的“画大饼”,试图用上级的“赏识”来激发孙连城的干劲,甚至暗示未来可能的提拔。
然而,孙连城是何等人物?在官场沉浮几十年,早就过了那个会被空头支票轻易打动的年纪。他脸上依旧挂着那副谦恭而略带疲惫的笑容,语气没有丝毫波动,反而更加“诚恳”地表示:
“感谢白书记和沙书记的信任和鼓励!我孙连城能力有限,但一定会恪尽职守,做好分内工作,坚决执行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绝不给领导添乱!”
他巧妙地将“平台和魄力”转化为了“做好分内工作”、“执行决策”,完全回避了任何需要他站队或者承担额外风险的承诺。
白景文心中了然,知道今天的试探只能到此为止。他点了点头:“好,那孙区长先去忙吧。”
“好的,白书记,您先忙,有事随时叫我。”孙连城如释重负般地站起身,微微躬身,然后迈着依旧沉稳的步伐,退出了办公室。
门关上后,白景文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深邃。
孙连城,果然名不虚传。
能力有,而且不弱。他对区里情况的熟悉和汇报时的条理,证明了他并非庸才。
但毫无担当,明哲保身到了极致。他将所有敏感问题都推给丁义珍和“上面”,坚决不沾惹任何是非。
他一定知道内情!作为区长,哪怕丁义珍再专权,关于土地出让如此核心的利益分配,孙连城绝不可能完全被蒙在鼓里。他手里很可能掌握着一些关键的线索,甚至是不为人知的证据。但他现在就像一只受惊的河蚌,紧紧闭合着外壳,绝不会轻易张开。
不贪不占,这是他最大的护身符,也使得常规的调查手段对他无效。
综合判断,白景文对孙连城有了清晰的定位:
此人暂时动不得,也无需急于拉拢。在当前局面下,让他继续维持政府工作的基本运转,确保经济和社会面不大起大落,符合稳定的大局。他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常量”存在。
但是,绝不能让他一直这样“置身事外”。等到自已逐步掌握了光明区的局面,撕开了调查的口子,形成了一定的威慑力之后,必须想办法撬开孙连城的嘴!要么用足够的利益和安全保证将其拉拢过来,成为指证李达康和赵立春集团的有力证人;要么,就用强大的压力,迫使他将所知道的内幕和可能存在的证据线索和盘托出!
孙连城,就像一本被锁住的、记载着关键信息的日记。现在还不是强行破锁的时候,但白景文已经将这把“锁”牢牢记在了心里。时机成熟时,他一定会回来,打开它,取出里面隐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