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名义:我才是最后的赢家 > 第203章 跟沙瑞金的汇报

第203章 跟沙瑞金的汇报(1/2)

目录

吴春林步履沉稳地走进沙瑞金那间宽大而肃穆的办公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一种无形的威压。沙瑞金正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见吴春林进来,便放下了文件,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脸上带着惯常的、看不出深浅的温和笑容。

“春林部长来了,坐。”沙瑞金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波澜。

吴春林依言坐下,身体微微前倾,保持着恭敬而又不显谄媚的姿态。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将陆海平汇报的情况,原原本本、尽可能客观地复述了一遍。他重点强调了李达康要求“立刻启动程序”、“尽快配备”、“市委将推荐人选”以及那句斩钉截铁的“这是京州市的干部,是原则问题”。

他的措辞很谨慎,没有加入任何个人评价,只是陈述事实,甚至连陆海平那惶恐不安的情绪都略去了,仿佛这只是一次正常的工作汇报。

沙瑞金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点着,节奏稳定。直到吴春林说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依旧平和,但眼神却锐利了起来:“李达康同志……这是要抢时间,造成既成事实啊。”

他这句话不是疑问,而是肯定的判断。沙瑞金何等人物,吴春林寥寥数语,他已经完全洞悉了李达康的意图和背后的紧迫性。李达康这是在用程序上的“合规”作为盾牌,行对抗省委意图之实,而且态度如此强硬,几乎不留转圜余地,这充分说明对方已经感觉到了致命的威胁,不得不赤膊上阵了。

“春林同志,”沙瑞金目光转向吴春林,直接抛出了核心问题,“按照你的经验和判断,我们省委组织部,有没有可能直接把这个任命权拿过来?或者说,能否有效干预,确保这个位置最终由省里认可的人选担任?”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也将压力的皮球彻底踢给了吴春林。

吴春林心中微微一紧,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沉吟了片刻,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为难神色,斟酌着词语说道:“瑞金书记,从组织原则和干部管理权限上来说,区委办主任确实是市管正处级干部,京州市委启动考察任命程序,是符合规定的。如果李达康同志坚持要按照这个程序走,并且迅速操作,我们省委组织部……很难直接、强硬地要求他们将任命权上交。”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沙瑞金的脸色,见对方依旧平静,才继续补充道:“除非……您亲自出面,以省委的名义,对京州市的这项人事安排进行‘重点关切’和‘直接指导’。然后,我们组织部这边,再配合进行一些……技术上的操作。”

“技术上的操作?”沙瑞金微微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比如,”吴春林的声音压低了一些,语速也更慢了,显示出他正在谨慎地挑选每一个字,“我们可以要求京州市委组织部,将他们考察确定的人选方案,按程序报备到省委组织部进行‘审核备案’。在审核阶段,我们可以……嗯,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对推荐人选的能力、资质、或者是否存在其他更合适人选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或者‘疑问’,从而延缓甚至影响他们的任命进程。同时,我们可以同步提出省委组织部认为更合适的人选方案,建议京州市委予以考虑。”

吴春林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他这番话说得迂回曲折,但沙瑞金完全听懂了。所谓“技术操作”,核心就是利用省委组织部对下级组织部业务的指导权和干部任命的备案审核权,在程序框架内进行干扰和博弈。这确实是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成功的前提是,具体执行的人——尤其是他吴春林和京州的陆海平——必须立场坚定,敢于并且善于运用这些规则去对抗一位强势的市委书记。

这其中的难度和风险,不言而喻。吴春林这番话,看似提供了解决方案,实则将所有的困难和潜在代价都摆在了台面上:他吴春林可以操作,但这需要沙瑞金顶在最前面施加巨大压力,而且他本人和陆海平都将因此彻底站到李达康的对立面,承受巨大的政治风险。

沙瑞金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深邃地看向吴春林。办公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完全明白了吴春林的潜台词。这位组织部长,还没有下定决心把身家性命押在自已这一边。如果吴春林已经决心铁心跟随,那么此刻说完困难之后,给出的就不会是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技术操作”建议,而应该是更明确、更坚定的承诺,比如“只要瑞金书记您态度明确,我们组织部一定想办法把这件事办成”。

吴春林现在的态度,是典型的“看菜下饭”,他在观望,在权衡,需要看到沙瑞金更有力的支持和更明确的信号,或者说,需要沙瑞金展现出足以让他安心下注的胜算和掌控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