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御史大夫(2/2)
云珩应是。
“郑中书若入宫,最快也要半个时辰。”太皇太后吩咐内侍,“给李爱卿云爱卿看坐。”
内侍立即搬了一把椅子到云珩身后。
云珩慢慢坐下身,抬眼见李安玉已坐下,他的身后,就有一把椅子。不止如此,旁边陛下的桌案上,还放着两碟吃剩的点心。
太皇太后询问皇帝,“哀家来之前,陛下与李爱卿在说什么?如今说说,也让哀家听听。”
元宏自小在太皇太后身边长大,已熟悉她的脾性,温声回话,“皇祖母,朕正与李爱卿说起御史台,刚起了个话头,皇祖母便来了。还带来了云爱卿,正好解了朕与李爱卿关于御史台的难题。”
“是吗?原来你们也说起了御史台。”太皇太后询问:“在你们的商议里,对御史大夫一职,可有人选?”
元宏摇头,“御史大夫职重,朕与李爱卿还没提到。”,又说:“即便有人选,怕是也难如意。毕竟,各方虽然都对御史台呈观望态度,但如今侍御史定下了人选,又是大司空府嫡孙,那么,御史台的其余职位,怕是也会如群狼看见肉骨头,很快便会遭到蜂拥而抢了。”
太皇太后颔首,“说的不错。”
她看向李安玉,“李爱卿对于御史大夫一职,可有举荐?你如今是正三品,有资格举荐朝臣。”
李安玉心中的确有人选,“若是让臣举荐,臣推举中书侍郎崔昭崔大人。”
太皇太后挑眉,“哦?为何是他?”
李安玉道:“崔大人两次越过郑中书,瞒而不报,为陛下起草圣旨。一道是给县主与臣的赐婚圣旨,一道是今日早朝,县主陪王伴驾御前行走的圣旨。第一道圣旨,不足以惹怒郑中书,但第二道圣旨,不止惹怒了郑中书,还犯了朝臣们的众怒。崔大人顶着如此大的压力,听命而为,臣以为,这时候,太皇太后与陛下,该出手保全崔大人,与其让其称病避祸,不如直接将其调任独立于三省之外的御史台。崔大人虽然年轻,但入朝多年,论资历,足以担任御史大夫一职,一来是保护,也是升任,二来收买人心,让朝臣们都看看,对陛下忠心,奉命行事,自然会受到太皇太后与陛下的器重,所谓有一人,便有千万人,敢顶着压力,供太皇太后与陛下驱使。”
太皇太后抚掌,“好,不愧是李氏六郎,便听你的。”
??才满陇西,名扬八郡自然不是一句空话。
?
李安玉的才能开始展现了!
?
月票加油!
?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