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炉火纯青(2/2)
元宏也觉得太皇太后说的有理,这般驱使王袭给明熙县主和李安玉护卫,若只是明熙县主自己还好,再加个李安玉,怕是王袭这个天之骄子,会心有所郁。毕竟,他身为王侍中府的长公子,文武全才,入朝三年多,不久前刚升任禁军校尉,还是九死一生因功升职,而李安玉,凭着一个早朝,明熙县主声东击西的谋划,太皇太后与他趁机推举,便已是一越成了举足轻重的中常侍。
任谁,怕是也要心理失衡。
一直在一旁作为旁观者的云珩,想的却不是王袭心态失衡,而是李安玉的心思,仅凭这两句话,他便抓住了李安玉怕是与王袭有过节。想趁机为难。
否则,若是调一队禁军保护,可以是别人,不必是王袭。
他在揣测李安玉,李安玉视线又看过来,正对上他的视线,他心想,这李氏六郎,确实敏锐,明明不擅武,却敏锐至极。
想到虞花凌为了他,竟然请了赐婚入赘的圣旨,他心情也一下子沉郁了。
但他并未表现出来,依旧端端正正地坐着,仿佛刚刚看李安玉,只是寻常视线。
李安玉收回视线,心里总有一种感觉,这琅琊云氏的养子,太原郭氏的嫡孙,从踏入御书房,便处处审视他,是将他当做对手的那种审视。
他年少时,恃才傲物,因一篇《青云赋》,与他的容貌匹配在一起,被太皇太后饱含私心锲而不舍,吃了扬名的亏。这两年,他已因烦闷收敛了很多,但骨子里的傲气,却因为遇见了虞花凌,得以被她保全,并未曾折断。
所以,如今的他,又回了昔日的状态,想着不能让自己配不上明熙县主,谁要将他当做对手,只管放马过来,他自然不惧。
并不会想到,原来,面前的这个人,与他的未婚妻,是故的不能再故的人。
因半坛酒的恩情,夺了别人的心头好,却无知无觉,招了人恨。
王袭来的很快,进了御书房,对太皇太后和陛下依次见礼,被免礼后,便看到了御书房内与他年岁相仿的两个人。
太皇太后温和出声,“允知,今日明熙县主遇刺,幕后主使之人没抓住,县主为了震慑幕后之人,也没让人留活口。今日县主在早朝上,又得罪了群臣,哀家实在不放心县主安危,准备调一队禁军,今日护送县主回府,明日亦护卫县主早朝,思来想去,指派别人不放心,你可愿意亲自带着人护送?辛苦一段时日,待县主伤势痊愈即刻。”
论说话的艺术,太皇太后发挥的炉火纯青,只字不提李安玉一起。
王袭不是傻子,相反很聪明,虽然太皇太后没提李安玉,但他却想到了今日早朝,他是与明熙县主一起的,他问:“臣是只护卫县主,还是连李大人一起护卫?”
太皇太后咳嗽一声,“自是一起,待县主平安到痊愈,你自是又立一功。哀家与陛下也好褒奖你。当然,若你嫌太过辛劳,哀家也不为难你,再换个人。”
王袭盯着李安玉看了片刻,垂首,“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