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解救(1/2)
李安玉所料不差,如今郑义正等着崔昭上门,已放出话,只要他不是病的从床上爬不起来,就滚去郑府见他。
崔昭自然没病,他之所以告了病假,便是知道,他再一次越过了郑中书,盖了中书省的官印,瞒了此等大事儿,肯定要被郑中书问罪。
在太皇太后和陛下将他召入宫,令他起草明熙县主陪王伴驾御前行走的圣旨时,他便知道这件事情棘手,顺从了太皇太后和陛下的意,必定会得罪郑中书和朝臣,不顺从太皇太后和陛下的意,中书省便再没有一个人敢起草这道圣旨。
他挣扎了足足有两三盏茶的工夫,最后还是咬牙答应了。
无论是范阳卢氏,还是博陵崔氏,都不及在京盘踞的郭、郑、柳崔、王几大世家。这些年,两家子弟,无论如何攀升钻营,都摆不脱被人压制掣肘。
他能有今日,靠的是郑家姻亲推举,也靠着清河崔氏那么点儿同宗之情。他的确是爬上来了,但却也没少帮他们做事,行事要听他们的。
过的虽然比崔家的两位世伯世叔强些,不至于太过窝囊,但也有限。
如今卢家出头了一个表妹,如一把锋利的剑,投靠太皇太后和陛下,敢对抗京中各大世家,兴许这就是两家唯一挣破被几大世家盘踞在京城遮天蔽日如一张密不透风之网的机会。
想起虞花凌对于崔尚书的威胁警告不当回事儿的模样,他咬着牙关,应了太皇太后对他三年后接任中书令的许诺,起草了圣旨。
但却没敢到早朝上去看热闹,他怕走不出金銮殿,就被世家们逼着太皇太后和陛下将他以越权为由,革职查办,吞吃入腹。
但这一关到底要怎么过,他想了一晚上加一早上,还是没想出个妥善的解决之法。
如今郑中书派来的管家就在他门外,传话的声音极大,他听的清清楚楚。
他躺在床上,生无可恋地看着屋顶。去郑中书面前告罪,估计会被砸破脑袋,大魏律令,伤残者,不能入朝为官。若是郑中书正在气头上,下手重些,他怕是要养伤一年半载,这与革职几乎没两样了。若是不去郑中书面前告罪,那么就是彻底得罪了郑中书,博陵崔氏与荥阳郑氏几代的姻亲关系,怕是就此终结在他这里了。
“公子,要不属下出去说您昨日染了风寒,病的起不来了?”贴身侍卫兰烬小声说。
崔昭从床上坐起身,“这一关总要过。”
他咬牙,下了床,对他吩咐,“你去告诉郑中书府的管家,让他稍等,我这就过去。”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这一刀早晚都要挨,不如现在就去挨了。如今还不是彻底得罪郑家,与其翻脸的时候,否则,怕是表妹没事儿,他先成马前卒了。
至于郑中书要用砚台砸他,他若先跪下抱着他大腿痛哭流涕地说太皇太后威胁他,不知道能不能蒙混过这一关。
君子能屈能伸,这么一想,他也没那么惧怕了。
郑府的管家在门外等了大约小半个时辰,等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不耐烦时,崔昭苍白着脸,摇摇晃晃,一脸病态地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乍一照面,便闻到了他身上一股浓郁的药味。
郑府管家齐伯皱眉,冷嘲热讽,“小崔大人看起来还真是病了。生病不请太医,小崔大人这是打算病死一了百了吗?”
崔昭苍白又虚弱,“齐伯,昨日我在宫里受到了惊吓,回府后,本以为喝一碗安神汤就会好,谁知道今早才发现病倒了。已经让人去请太医了,在路上。”
他连声咳嗽,“不过郑公要见我,就算还没等到太医,我也要先去见郑公,走吧!”
齐伯冷哼一声,“郑府有府医,小崔大人只要不是立马死了,郑府府医的医术不比太医院的太医差,也能给你看。”
他甩袖往前走去,“小崔大人快些,别让我家老大人久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