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置换(2/2)
“若老臣不怕呢?”
太皇太后依旧摇头,“这个哀家许诺不了你,毕竟,清河崔氏如今还占着呢。谁知道七日后,明熙县主被刺杀一案,查不查得出幕后主使?即便查出来,届时多方博弈,哀家可没本事,给你从一群狼嘴里博回来。若你郑家看准了那个位置,那就届时使力气,哀家只能答应会帮你,但不是给你再送到嘴边。”
郑义道:“那京兆府尹呢?”
太皇太后摇头,“也一样。柳家也不会轻易撒嘴,哀家还是这番话。”
“崔昭调任御史台,任职御使大夫,那他中书侍郎的职位便空缺出来了。”郑义问:“太皇太后想要何人担任?”
太皇太后见他提出来,便知道他不会轻易就这么答应,反问:“郑中书有想法?总不能中书令与中书侍郎都是你郑家人,即便哀家答应,旁人也不会答应。陛下可以下旨,你可以拟旨,但朝臣们那一关过不了,一旦你郑家稳不住,可就是生死大事儿了。”
毕竟,世家手段毒辣肮脏,荥阳郑氏既也是世家,便也亦然,不可能不懂个中关窍。虞花凌就是前车之鉴。她是自己有本事,护住了自己,但也是把脑袋悬在别人的刀刃上,随时会面临蜂拥而至的刺杀。
若是郑家也效仿虞花凌,只拿圣旨说话,那就要看自己本事了。
她毫不避讳,甚至直白地表示,她就是拿虞花凌当剑使,而虞花凌也乐意做这把剑。脑袋上悬着剑,她是半点儿不怕。
郑义却不敢保证,郑家哪个子孙,有虞花凌这个本事,即便有他护着,也难保不会一个错眼,栽哪个水沟里。所以,他自然不会拿自家子孙的命去赌,毕竟世家培养一个有出息的能任职中书侍郎的子弟不易,哪能像虞花凌一样,是个女子,也是不怕死的。
他摇头,“老臣的意思是,中书侍郎,还由博陵崔氏的子弟担任。崔昭有一堂弟,出自博陵崔氏二房,叫崔挺。幼年居丧、尽全礼节,精通学业,博学渊识,可胜任中书侍郎一职。”
太皇太后知道崔挺,博陵崔氏最拿得出手的子弟,当然是崔昭,长房嫡出的子孙,聪慧多才,他当年入京,从家中带了两个堂弟,其中一人,便是崔挺,不过她没见过。
但郑义既然推举他,看来不止不与博陵崔氏反目,反而是要栓紧与博陵崔氏的关系了。或者说,走了一个崔昭,他又攥在手心里一个崔挺,都是博陵崔氏的人。
她点头,痛快答应,“好,既然郑中书推举崔挺,哀家应了。”
她看着郑义,“那你郑家的女儿……”
郑义拱手,“老臣愿送一孙女入宫,由太皇太后教导。”
没说是为女官,还是做皇帝的女人。
太皇太后懂了,看来郑中书是嫌陛下年少,暂不押宝,也瞧不上宫里的女官,不让自家孙女做,但会送进宫一个孙女,放在她身边,模糊身份,看形势而定。
她颔首,“也好,那请郑中书拟旨吧!”
??月票!
?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