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退耕还林(2/2)
“知不道,应该是坑了我吧,我想着就当学徒交学费了就没找行。”
“也是。那过了年你可得上点心,计件的工资自己记个账。”
“问题是我不知道价格啊,他老板也不跟我说。”
“你不会自己问啊。”
“我不好意思。”
“那你问同事啊。”
“嗯,明年去了我就问。我爸呢?”
“开公司去了。”
“又开公司。”
场景切换,世纪大道新海汽车新厂工地的斜对面有一个简陋的大院,一排小平房。
大门很宽敞,;两个四方门柱上各挂着一块儿木牌子。
“龙川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龙川建设集团重型机械厂。”
两块木牌子上各挂着一朵大红花,门前一行人扯着一条红绸布,每两个人之间带着一朵大红花。
钟炎居中,张华龙和东川左右陪同,东阁和张新海左右靠边儿,伴随着一串鞭炮声金剪子剪断了红绸布。
龙川路投张华龙占股百分之四十五,东川占股百分之四十。
张新海投了百分之十的集团股,东阁代表机械厂投了百分之五的集团股。
画面无缝衔接,爆竹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过完节,东阁和村委的几位干部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考察地形。
他们沿着乡镇公路一路北行,直到高易铁路。
铁路两旁各有一条小路,挨着小路有零星的几片树林,夹杂着废弃的站台和大量的荒地。
“铁路两边的地产权复杂。”
高良和指着不远处的一座有着两幢二层楼的大院儿介绍起来。
“那是早先的五七大学,后来改成了镇中。”
对此东阁并不陌生,他曾经在那所学校里上过学。
“镇中门口前面的那条路为分界点,南边的地我们都可以统筹过来。”
“我看都是庄稼的啊。”
“主要是公路两边儿,马路沟子、撂荒地,规整规整应该能平出不少的地。”
杨鲁肃随口提了一句,“北街这边儿的地将来流转的话可以规划成一片百亩大桃园。”
“我是这么想的。”东阁开始规划自己的宏图,“以北街和西街为界限,西北角那边儿种大棚,东北角这边种果树。”
高良和随口询问道:“西南那片地种什么?”
“一类地流转完已经可以满足基本农田的规划,这一片地可以种青储苗,专门供给养猪场和养牛场。”
东阁突然指着脚下的路询问道:“这条路叫什么路?”
杨鲁肃苦笑道:“哪有名字啊?”
高良和接口介绍道:“北街直通到李村,规划中应该叫昌平路,脚下这条要有名字的话应该是昌丰路。”
“如果东街能够和昌丰路连成直线就好了,现在它们错着几十米感觉有点……”
高良和赶紧打住,“你可别打这里两条路的主意,不管是昌北路还是昌丰路这都属于乡镇公路,我们村里绝对不能动。”
东阁这个郁闷,“知道,我这不就是说说吗?”
杨鲁肃也感叹道:“说起来也是,脚下这条路挨着街北居民区,总共也就十来米,种什么都不好使。”
“但是出了村便是连成片的大块地,正是退耕还林的好地方。”
听了高良和的话杨鲁肃忍不住提了一嘴。
“问题是这地都分出去了,人家也都种了庄稼,你现在讲退耕还林这不是又闹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