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0章 胡骑示威(2/2)
当务之急是三人联名向朝廷奏报真相。
恳请朝廷定夺。
一句话,谁也别想撂挑子。
王怀安身为知府,违反规矩将御赐之物借给下属县城是重罪。
唐清晏默许王怀安这么做,同样负有责任。
至于汪有道。
东西是白河县境内丢失,他也别想跑。
都是官场老鸟,汪有道岂会听不出其中深意,连连点头道:“知府大人所言极是,御鼎乃先帝御赐关乎朝廷颜面,必须尽快归位。”
“至于西戎之事牵扯甚广,我等地方官员不便擅自处置,如实奏报才是稳妥之举。”
唐清晏抚着胡须道:“两位大人得都有道理,但奏报之词需谨慎斟酌,乌兰公主手握重兵,若奏报过于强硬恐怕会激化矛盾,引发战事。”
“而过于软弱又显得我大楚示弱,让西戎更加肆无忌惮。”
“措辞确实得好好拿捏。”
王怀安附和道,“既要让朝廷知晓西戎的野心,又要体现我等妥善处置,稳住了局面。”
“踏踏踏……”
商议间,一名衙役急匆匆冲进堂内。
“三位大人,大不好了!!!边关传来急报,西戎上万骑兵抵达边关前三十里处,正在演练兵马!”
“什么?!”
三人同时一惊。
王怀安猛地站起身,厉声道:“领兵之人是谁?”
“据是西戎乌兰公主。”
“贱人,她这是明目张胆地挑衅!!!”
闻言参与,王怀安勃然大怒。
与此同时,汪有道和唐清晏不约而同想到半个时辰前,曹德留下的几句话。
巴图秘密绘制边境布防图,可见乌兰公主所图甚大。
派人劫掠御赐之物,或许仅仅是乌兰公主诸多计划里的一环。
唐清晏强作镇定道:“胡人骑兵可曾发起进攻?”
“不曾进攻。”
根据边关战报内容,乌兰公主声称例行训练骑兵,绝无进犯大楚朝廷的意思。
汪有道怒斥道:“好一个胡女,当真是野心勃勃!她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上万骑兵屯兵边关眼前,哪是什么例行训练,分明是想伺机寻衅。”
唐清晏脸色沉了下来,缓缓道:“此女不但有野心,更有心机,日后恐将成我朝心腹大患。”
毕竟当过朝廷大佬,即便是文人,唐清晏多少也懂得些兵事。
根据边关传书,乌兰公主率领的一万多胡人都是骑兵,中间不曾看到步卒的身影。
众所周知。
骑兵难以攻陷关隘,必须有大量步卒配合作战。
仅带骑兵去边关挑衅,不会给朝廷任何指责西戎的口实。
又能达到欺辱大楚王朝的目的。
上万骑兵聚集边关眼前,守军到底是驱赶,还是任由他们耀武扬威?
若是驱赶,必然要出关作战。
关外皆是平原,局面将会变成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可是听之任之。
朝廷本就不多的颜面,再也无法保存了。
缺乏足够的骑兵,边关守军不便出关驱赶。
强行出关,反而会给乌兰公主留下口实,让她找到开战的借口。
汪有道佯装愤慨道:“此女是想以兵威压境,逼朝廷向西戎低头!”
王怀安急得来回踱步。
真要是打起来,当地必将一片大乱。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唐清晏忽然想到了曹德。
召唤曹德进来献策。
此人既然料到乌兰公主还有不少的后手,想必也有一些破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