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八零俏媳养崽忙,她有海货堆满仓 > 第134章 海晏河清

第134章 海晏河清(2/2)

目录

孟海晏起身拿来了药,又端来一杯温水,待坐下以后,才扭头问孟铁柱。

“大哥,大嫂跟妈这么说话,你真能听得下去?”

“我……”

孟铁柱先是一愣,没想到孟海晏会点到他头上。

接着他目光一垂,没话了。

“看来大哥对名字的事情也在耿耿于怀啊。好,你们都不说,那我说。”

孟海晏看向杨翠芬,“我的名字是关爷爷给起的。”

关雪愣了下,显然没想到这个答案。

“没错,正是关老太爷给起的。”

孟老太喝口水压住咳嗽,把当年的事学了一遍。

建国前,孟家村遭遇洪灾。

很多人为了活命,就全家步行去市里乞讨。

当时孟老爷子带着孟老太和只有五岁的孟铁柱,就坐在金山市里的一家药厂旁的墙角里躲风。

连续三天,水米未尽。

眼看一家三口都快要饿死了,关老爷子发现了他们,并把他们带进厂里给了吃喝,又给每人拿了一身保暖的衣服。

孟家两口子拉着孩子跪下磕头表示感谢。

关老爷子心善,在得知他们原本是果农,跑出来是因为遭了灾后,就问他们是否愿意留在药厂里当工人。

这下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还能挣到工钱养家。

这也是孟家为什么会对关家感恩戴德到现在的原因。

如若孟家不念旧恩,这次也不会答应娶欠了一屁股债的关家女儿和孙女。

“我和你爸带着铁柱在那一干就是十几年,后来新中国成立,关家的药厂就不开了,我们这才回村继续种果子。”

又过了几年,孟海晏出生了。

关家老两口听说孟家添丁,亲自提着野鸡、鸡蛋、红糖等一些补身体的好东西来村里探望。

孟老爷子说自己没文化,老大当年就随口起了个铁柱。

现在都是新社会了,有大把的好日子过,应该给刚出生的娃起个有盼头的好名字。

就请念过书的关老爷子给起一个。

“说到大把的好日子,关老太爷就说干脆叫‘海晏’,取自‘海晏河清’,表示天下太平。”

当时孟铁柱也在场。

关老太爷又说,“海晏都有了,不如就把‘河清’俩字给老大吧,兄弟之间不偏不向。”

于是,名字一事就这么敲定了。

可当时的孟铁柱已经十七岁了。

虽然户口上改了叫孟河清,但村里人却还是只叫他铁柱。

刚开始他还纠正,希望大家都能够称呼他的新名字。

可村里人不在乎这个,说了也是白说。

时间一长,孟铁柱自己也懒怠了,爱叫啥叫啥吧,心里却埋怨父母,为什么在刚出生时不给起个好名字。

尤其在孟海晏长大以后,学习好,当兵在部队表现也好,孟家老两口一提起他,总是满脸骄傲。

这让生来就平庸的孟铁柱心里更是不好受。

骨子里,他也觉得父母偏心。

只不过他不善表达,总是把各种情绪都压在心底。

“老大,你自己说,是不是这么回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