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不想当渔民的木匠不是好老舅(1/2)
嫂子,走吗?”
“走!”
关雪二话不说,直接坐上了副驾驶。
白书文一脚油门踩下去,带她直接奔向了龙门村。
一路上。
白书文话少得离谱。
关雪也只是偶尔搭上一句半句,不让气氛过于尴尬罢了。
大约半个小时。
汽车开进了龙门村,停在了一户人家门前。
关雪有留意到,这家无论是院门还是院墙,都比同村其他家要看起来破旧很多。
唯独院子超大。
可以同时放下四张双人床,且还十分宽敞。
“老舅!我嫂子来了!”
白书文喊人同时,给关雪递过来一个木凳。
没过几秒,屋子里出来一个男人。
看年纪大约四十来岁,头发很短,皮肤很黑,虽然眼神带有几分浑浊,但面相却极为和善。
他看见关雪就笑了,“你是小孟家的吧?”
说完也不等关雪回应,直接就指着院子里的几张床说道,“过去瞧瞧,看合不合你的心意,哪里不行就说,我马上就改,可别因为书文横在中间就不好意思。”
话已至此。
关雪也没客气,直接走过去看。
她只瞧了一眼,就相当惊讶,发现几张床都无钉无胶,全凭榫卯结构,严丝合缝如齿轮咬合。
从选料到划线也是精准到毫厘,床腿垂直如墨线垂悬,四平八稳,完全符合关雪当时写下的要求。
“老舅辛苦了,我非常满意。您的手艺可真不错,少说也得有个二三十年的经验了吧?”
吴保平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站在那里憨憨地笑。
“小时候爹妈都盼着我能学个手艺,咱们村里有学做豆腐的,有学扛挑子给人剃头的,我就跟我大伯学了这木匠手艺。”
不过吴保平在长大后却没干这行,上船给人家打渔去了。
一干就是十七年。
早期的时候,近海小型渔船仍以松木或衫木打造的帆船为主,依赖风力和人力橹桨推进。
这种船没有机械动力,需根据潮汐和风向出海,日作业半径不超过十海里,载重也只有两吨到十吨左右。
随着时代的进步。
海州渐渐有了大型木质渔船加装12-24马力柴油机,实现“机帆并用”。
可以理解成后世的“油电混”汽车。
这种船体分贮鱼舱,船员舱,能搭载二三十人,可用于远洋拖网或钓捕作业。
可是再后来,属于机动化渔船的时代来了。
有渔民自己花钱建造的铁制机动渔船,有国营大型的钢制拖网船,还有特种流刺网渔船,定置网渔船等等吧。
总之就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先进,也从原来只在二十海里内的近海捕捞,逐渐发展到一百海里的外海捕捞,再到一百海里以外的远洋探索。
风帆船被淘汰了。
吴保平也被时代淘汰了。
那些机械化的设备,他根本不会用,再加上捕捞是体力活,他在渔民的市场中也远不如年轻人更受欢迎。
“我老伴没得早,为了养大两个儿子,我只能下船,拣起这木匠手艺,就为混口饭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