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机场一叙(2/2)
西装男子连忙站起来,递过一张名片:“陈老师,今天听您一席话,真是茅塞顿开!这是我的名片,以后有机会想请您喝茶,再深入聊聊合作的事。”
女子也赶紧拿出手机:“陈老师,我能加您个微信吗?以后在咨询中遇到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您放心,我不会打扰您的!”
陈如轩接过名片,又扫了女子的微信,笑着说:“合作的事咱们以后再谈,请教谈不上,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你们做的都是有意义的事,坚持下去肯定有收获。”
登机队伍慢慢往前挪动,陈如轩跟两人道别后,刚走到登机口,就听到身后有人喊他。
他回头一看,是刚才那个女子,手里还拿着一个文件夹:“陈老师,这是我整理的中职生对口升学的资料,您要是不嫌弃,带回去看看,也给我提提意见!”
陈如轩接过文件夹,心里暖暖的:“谢谢你,我肯定好好看,有想法再跟你说。”
走上飞机,找到自己的座位,旁边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本《教育心理学》。
老人看到陈如轩手里的文件夹,笑着问:“小伙子,也是做教育的?”
陈如轩点头:“算是吧,做教育咨询的,跟家长和学生聊聊升学和规划。”
“好啊,这个行业好。”老人放下书,眼神里满是欣慰。
“我教了四十多年书,最可惜的就是很多孩子明明有天赋,却因为没人引导,走了很多弯路。你们做咨询的,要是能真正帮到孩子,比什么都强。”
陈如轩心里一动,坐直了身子:“大爷,您说的太对了。我总觉得,教育咨询不只是一份工作,更像是一份‘引路人’的责任。比如有些孩子偏科严重,家长急着报补习班,其实可能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对这门学科没兴趣,咱们得先找到根因,再对症下药。”
老人眼睛一亮,从包里拿出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小伙子,你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我退休后一直在做公益教育,帮农村的孩子辅导功课,总遇到家长问‘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你能不能给我出出主意?”
陈如轩没有丝毫犹豫:“大爷,您看这样行不行?首先,得让孩子‘尝到甜头’——比如孩子数学不好,先从简单的题开始,让他做对几道,建立信心;然后,把学习和他的兴趣结合起来,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就跟他说‘你要是能搞懂游戏里的数学逻辑,说不定以后能自己做游戏’,这样他就有动力了。”
老人飞快地记着,还不忘补充:“我之前遇到一个孩子,喜欢画画,却不爱学语文,是不是可以让他通过写绘画心得来练作文?”
“太对了!”陈如轩忍不住点赞,“您这个方法特别好,把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结合起来,比硬逼着他写作文有效多了。其实教育咨询也是这样,没有固定的模板,得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灵活调整。”
飞机开始滑行,老人把小本子收起来,笑着说:“小伙子,今天跟你聊天,我这心里亮堂多了!以后我再做公益辅导,就按你说的试试,要是有效果,我再跟你报喜!”
陈如轩看着老人慈祥的笑容,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拿出手机,刚想给刚才加微信的女子发条消息。
就看到微信里弹出一条新消息,是李源发来的:“陈老师,我刚才跟团队开了个短会,决定先从‘中职生对口升学咨询’入手,要是您有时间,想请您做我们的顾问,费用您随便开!”
陈如轩笑着回复:“费用的事不急,咱们先把方向定好,我可以帮你们梳理一下流程,等做出成绩再说。”
放下手机,陈如轩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渐渐缩小的机场。
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清晰的想法:之前他总觉得教育咨询的未来模糊不清,可今天跟这几个人一聊,他忽然明白,未来的方向其实就在“解决真实需求”里——家长需要清晰的规划,学生需要合适的引导,从业者需要靠谱的方法,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需求连接起来,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引路人”。
飞机冲上云霄,陈如轩打开刚才女子给的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地整理着各个省份的中职生对口升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