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47章 亲自回复

第47章 亲自回复(1/2)

目录

陈如轩公司逐渐开始涉及多个领域,并且与多家合作方达成了协议。

不过对于陈如轩来说,做教育辅导咨询业务,一直都是核心业务。

这时他正在办公室内亲自处理很多APP用户的咨询问题。

“陈老师你好,我现在已经大四了,一直找不到毕业方向,我是博物馆学专业,这也是父母给报的,自己并不热爱。”

陈如轩一看到这条文字信息,他便觉得这个学生与之前的很多例子都一样。

于是他立即做出了回复。

陈如轩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第一句就戳中了学生藏在字里的委屈:“先别慌,你不是不适合这个专业,是没找到它和你热爱的连接点。”

学生几乎是秒回,对话框弹出一行带着惊叹的文字:“陈老师您怎么知道?我总觉得自己学了四年像白学,爸妈还说我不懂事。”

陈如轩没绕弯子,直接拆解博物馆学的“隐藏价值”:“你以为这专业只能去博物馆坐班?其实策展能力、文物故事挖掘、文化场景搭建,都是现在市场抢着要的本事。”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故意留了个钩子:“比如最近我们刚和三家文化公司签了合作,他们缺的就是能把‘老物件’做成‘新流量’的人。”

学生的消息紧跟着跳出来,语气里的迷茫少了大半:“真的吗?可我没做过这些,连实习都没找过相关的。”

陈如轩早有准备,敲出一串具体方向:“第一,你可以试着把学校里做过的文物研究报告,改成适合小红书、抖音的文化科普文案,这是练手;第二,我们下周有个研学机构的实训名额,专门做青少年文物研学活动,你要不要来?”

学生显然被说动了,对话框里的文字带着犹豫又期待的劲儿:“我能行吗?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陈如轩直接甩了个案例过去,用事实给学生打气:“去年有个学考古的学生,跟你情况差不多,后来在实训里做了个‘三星堆盲盒研学课’,现在已经是那家机构的课程主管了,月薪比同届去博物馆的高3000多。”

这句话刚发出去,学生就发了个激动的表情包:“陈老师!我想试试!那个实训怎么报名?”

陈如轩没让学生等,直接把合作方负责人的微信推了过去:“加这个微信,报我名字,说要参加文物研学实训,他们会给你发资料,今晚就能确定名额。”

学生连说了三个“谢谢”,对话框里还飘着“终于有方向了”的感慨,陈如轩看着屏幕,指尖又移到了下一个咨询窗口。

不过没等他敲字,刚才那学生又发来一条消息:“陈老师,我爸妈要是不同意怎么办?他们一直想让我考博物馆的编制。”

陈如轩笑了笑,给出了最实用的建议:“你先把实训的方案和那个考古学生的案例整理一下,跟爸妈说‘先试一个月,要是没成果,我再专心考编’,大多数父母怕的不是你选别的路,是怕你没方向地乱撞。”

学生秒回:“对哦!我怎么没想到!谢谢陈老师,我现在就去整理!”

看着学生头像暗下去,陈如轩才点开下一个咨询,是个学英语的大二学生,说想做跨境教育却不知道从哪入手。

陈如轩没多问,直接扔了个链接:“这是我们刚和跨境教育平台合作的‘英语+小语种’陪练项目,你可以先注册当志愿者,既能练口语,又能攒经验,下个月表现好还能签兼职合同。”

那个大二学生几乎是立刻回复:“哇!陈老师您这资源也太及时了吧!我昨天刚跟同学聊起这个,还愁没渠道呢!”

陈如轩简单回了句“好好做,有问题随时找我”,就切回了博物馆学学生的对话框,果然,学生已经发来消息说爸妈同意了,还加了合作方负责人的微信。

合作方负责人也很快给陈如轩发了条消息:“陈总,你推荐的这个学生很积极,我们已经把实训大纲发她了,下周就能入职。”

陈如轩回了个“麻烦多带带”,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她对文化传播挺感兴趣的,你们那个‘非遗进校园’的项目,可以让她试着写个初步方案。”

负责人秒回:“没问题,正好缺个懂文物背景的,她来刚好补短板。”

过了大概一周,博物馆学学生主动给陈如轩发了个文档,标题是《“非遗皮影+文物故事”研学课方案》,还附了句:“陈老师,这是我根据实训做的方案,负责人说可以试着落地!”

陈如轩点开文档,越看越点头,方案里把皮影戏和当地博物馆的清代皮影文物结合,还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迷你皮影的环节,既有趣又有文化内涵。

他直接回复:“方案很好,尤其是动手环节,抓住了青少年的兴趣点,下周落地的时候我去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