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技术攻关(1/2)
当陈如轩正盯着自己的办公电脑屏幕看公司这一月下来的具体工作情况时,突然他将目光落在技术部的一份报告上。
他顿时明白,技术部在研发上遭遇了技术壁垒。
而要攻克这一壁垒难题,就要再聘请一些技术专家或者组织公司技术部员工进行彻底攻关。
陈如轩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拿起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技术部总监张磊的分机。
“张磊,你来我办公室一趟,技术部那份研发报告我看了,咱们当面聊。”他的语气沉稳,听不出丝毫慌乱。
不到三分钟,张磊就敲开了办公室的门,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测试数据,脸上带着明显的焦虑。
“陈总,您都看到了吧?智能温控芯片的核心功耗控制算法卡壳了,我们试了三次优化方案,功耗还是比预期高20%,达不到量产标准。”张磊把数据放在桌上,语气无奈。
陈如轩指着数据上的关键参数问:“行业内有没有类似的技术案例?或者有没有能解决这种算法难题的专家?”
张磊叹了口气:“有是有,当年行业里的周明远教授就攻克过类似的低功耗算法,但他五年前就从研究院退休了,听说在苏州养老,一直闭门谢客,之前有家大厂找过他,都被拒了。”
陈如轩立刻拿起手机,让助理查周明远教授的详细住址和联系方式,同时对张磊说:“你马上召集技术部骨干,下午三点开攻关动员会,我亲自参加。”
助理的消息很快传来,周教授住在苏州姑苏区的一个老小区里,没有公开的联系方式,只能上门拜访。
陈如轩看了眼时间,当即决定:“下午的会你先主持,我现在去苏州找周教授,争取明天早上赶回来。”
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走,连秘书准备好的会议资料都没带,只让司机直接送自己去高铁站。
下午两点,陈如轩站在了周教授家的单元楼下,手里拎着从公司产品库带来的一台初代智能温控器——那是公司最初心的产品,虽然简陋,却凝聚着团队的心血。
第一次敲门,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我不接受采访,也不做顾问,你走吧。”
陈如轩没有离开,而是隔着门大声说:“周教授,我不是来请您做顾问的,我是想给您看一样东西,这是我们为农户做的智能温控器,现在卡在功耗上,农户们等着用它减少损失。”
门里沉默了几分钟,最终还是没有打开,陈如轩只好把温控器放在门口,留下一张写着自己手机号的纸条,转身离开了。
当晚,陈如轩在苏州的酒店住下,一直盯着手机,直到凌晨一点,终于收到一条陌生短信:“明天早上八点,来小区公园的凉亭找我。”
第二天一早,陈如轩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凉亭,见周教授正坐在石凳上喂鸟,连忙上前打招呼,递上自己准备的老花镜——他从助理那里得知,周教授眼神不太好。
周教授接过老花镜,试了试,语气缓和了些:“你昨天说的温控器,是给大棚农户用的?”
陈如轩点点头,拿出手机里存的农户照片:“您看,这些农户种的草莓因为夜间温度控制不好,每年损耗都超过三成,我们的产品能精准控温,但功耗太高,农户用着心疼电费,所以才想请您指点。”
周教授看着照片里皱着眉的农户,沉默了片刻,说:“我可以给你们远程指导,但我不坐班,也不拿顾问费,只要求你们的产品定价不能太高,要让普通农户用得起。”
陈如轩当即保证:“您放心,我们的定价一直走亲民路线,就算成本高,也绝不会涨农户的价!”
当天下午,陈如轩带着周教授的初步指导方案赶回公司,一进门就被张磊拦住:“陈总,财务部李总监刚才来找您,说攻关预算已经超了50万,她不同意再追加了。”
陈如轩直接走向财务部,推开李总监办公室的门,把农户损失的照片和周教授的方案放在她面前:“你算一笔账,我们的产品能帮农户每亩减少2000元损失,一万台就是2000万,现在追加30万预算,值不值?”
李总监看着照片,又翻了翻方案,最终点头:“行,我这就给你们批追加预算,但必须保证三个月内攻克难题。”
下午三点,攻关动员会准时召开,陈如轩宣布成立专项攻关组,任命刚入职一年的电子工程博士林晓为组长,直接对接周教授,同时承诺:“攻克难题后,攻关组全体成员发双倍奖金,林晓直接提拔为技术部副经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