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旁听面试过程(2/2)
李梅笑着补充:“最重要的是老师积极性也高了,终于能得到家长认可了。”
陈如轩满意地总结:“好,那下周就全公司推广!”
散会后,陈如轩特意留下吴彤。
“小吴,你这个创意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改变,有什么想要的奖励吗?”
吴彤腼腆地说:“陈总,我能转正后就带个小项目吗?”
陈如轩大笑:“当然!从现在起,你就是反馈工具项目的产品助理!”
“谢谢陈总!”吴彤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一个月后,公司举办了盛庆功宴。
陈如轩举杯对全体员工说:“这一杯,敬每一个提出好点子的你!”
“敬敢于创新的我们!”全体员工齐声回应。
宴会结束后,陈如轩对刘晓华说:“看到大家这么有干劲,我真为公司骄傲。”
刘晓华笑着说:“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领导者,善于倾听,敢于决策。”
庆功宴的余温还没散,第二天一上班,市场部的张磊就抱着一叠合作意向书冲进陈如轩办公室。
他说有五家幼儿园主动找上门,想引进公司的艺术课程和反馈工具,还愿意预付半年的合作费用。
陈如轩接过意向书翻了两页,发现张磊已经标注了每家幼儿园的需求重点。
比如有的需要增加手工课,有的想定制专属的进步观察模板,忍不住夸“你连细节都提前摸透了,这周安排时间和他们逐一对接”。
张磊立刻点头,开口说:“我已经让林小雨准备合作方案的PPT,还加了学员进步展的案例,保证让他们更有信心。”
陈如轩也笑着说:“再加个现场演示环节,让他们亲眼看看工具怎么用”。
随后张磊离开后,吴彤就拿着新的工具优化方案过来,说根据各校区老师的反馈,加了“班级整体进步分析”功能,能自动统计全班孩子在色彩、节奏等维度的平均进步情况,方便老师调整教学重点。
陈如轩看着方案里的数据分析图表,说:“这个功能太实用了,老师再也不用手动统计,你和王浩对接一下,尽快上线。”
吴彤立刻说:“我昨天已经和王浩沟通过了,他说三天就能完成开发”。
一转眼到了中午食堂吃饭时,陈如轩看着手中的事弄的差不多了,便前往食堂。
他刚走到门口,碰到了人事部的张兰。
她主动说:“最近有很多人来应聘,都说是看到公司的创新成果,想来跟着一起干,尤其是艺术老师和技术岗位,简历都堆了半人高。”
陈如轩笑着说:“面试的时候多关注他们有没有创新意识,比如问艺术老师怎么记录孩子的进步,问技术岗有没有优化工具的想法。”
张兰点头开口道:“我已经准备好针对性的面试题了,保证能选出合适的人。”
陈如轩刚放下餐盘,就跟着张兰往人事部办公区走,路过走廊时,还听到几个应聘者在讨论公司的反馈工具,说“要是能进这家公司,哪怕从基层做起也愿意”,他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
到了人事部办公区,张兰把他安排在靠窗的隔间,递过来一份应聘者名单:“第一个面试的是艺术老师岗位,叫苏晓,有三年少儿美术教学经验,简历里还附了她带学生做的作品合集。”
陈如轩刚翻完作品集,就听到敲门声,苏晓抱着一个画夹走进来,衣着整洁,眼神里带着期待。
她坐下后先主动说:“我关注贵公司很久了,尤其是那个能记录孩子进步的反馈工具,我之前带学生时,总愁没法让家长直观看到孩子的成长。”
张兰笑着问:“如果让你用我们的反馈工具记录孩子的美术学习,你会重点关注哪些进步点?”
苏晓立刻拿出画夹里的笔记,指着上面的条目说:“我会分三个维度,比如基础的线条流畅度、色彩搭配的协调性,还有高阶的创意表达,比如孩子会不会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想法,之前我带过一个内向的孩子,从只会画直线到能画出完整的故事,这个过程要是能记录下来,家长肯定会很感动。”
陈如轩在隔间里听着,忍不住点头——苏晓不仅有经验,还懂家长的需求,比很多只谈教学方法的应聘者更贴合公司理念。
张兰接着问:“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的画‘不好看’,质疑课程效果,你会怎么用反馈工具回应?”
苏晓想了想,说:“我会调出孩子的进步对比图,比如第一次上课画的太阳是单色的,现在会用渐变色,还加了云朵和小鸟,再结合工具里的标注,告诉家长这是孩子色彩感知力的进步,比单纯说‘孩子有进步’更有说服力,之前我试过类似的方法,家长很快就理解了。”
面试结束后,张兰走进隔间,陈如轩说:“这个苏晓很合适,不仅懂教学,还能把工具和教学结合起来,让她下周来试课。”
第二个面试的是技术岗,叫李伟,刚毕业一年,做过两个教育类小程序开发。
他进门后直接拿出平板,说:“我研究过贵公司的反馈工具,发现可以加个‘成长轨迹动画’功能,把孩子的作品按时间轴做成小动画,家长一点开就能看到孩子的变化,比静态对比图更直观。”
张兰眼前一亮:“这个功能我们之前没考虑过,你觉得开发难度大吗?”
李伟立刻打开代码演示:“不难,用现有的图片存储接口就能实现,还能支持家长自定义动画速度,我做了个简易版deo,您看——”他点开平板上的动画,屏幕里一个孩子的画作从简单的线条,慢慢变成有细节的风景,过渡自然又生动。
陈如轩在隔间里看得清楚,心里暗赞——这小伙子不仅有想法,还行动力强,直接带着解决方案来面试,比只会说“我能学”的应聘者强太多。
张兰问:“如果让你优化工具的加载速度,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
李伟说:“首先压缩图片和视频的体积,用自适应分辨率技术,家长在手机上看时自动加载低清版,想细看再加载高清版;其次优化数据库查询逻辑,现在生成报告要查三次数据,我能优化成一次查询,加载速度至少能提升50%,之前我做的小程序就是用这个方法,用户反馈很好。”
等李伟离开,陈如轩对张兰说:“这个李伟一定要留住,技术扎实还懂用户体验,让他直接进技术部跟着王浩做工具优化。”
第三个面试的是运营岗,叫陈欣,有两年社区活动运营经验,一坐下就说:“我看到贵公司在社区开艺术课,觉得可以加个‘亲子艺术展’活动,让孩子把课堂上的作品在社区展出,家长还能通过反馈工具扫码查看孩子的创作过程,既能宣传课程,又能增加家长的参与感。”
张兰问:“如果活动当天报名人数远超预期,你会怎么应对?”
陈欣立刻说:“我会提前准备分流方案,比如分上午、下午两场,每场控制人数,还会在现场设置‘预约登记处’,没报上名的家长可以优先预约下次活动,同时用反馈工具发活动照片和视频,让没到场的家长也能感受到氛围,之前我做社区活动时,用这个方法没出现过混乱。”
陈如轩听着,觉得陈欣的思路很贴合公司的社区运营需求,便让张兰多问了几个细节。
比如怎么和社区合作协调场地、怎么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陈欣都回答得有条有理,还提到可以和社区的其他机构联动,比如让孩子的作品在社区图书馆展出,扩大影响力。
面试到一半,王浩突然冲进人事部,手里拿着平板说:“陈总,您看!自动报告功能上线测试了,生成一份报告只要两分钟,比承诺的还快!”
陈如轩接过平板,看到上面的报告不仅有进步对比图,还有智能分析的文字总结。
比如“孩子在色彩搭配上进步明显,从单色使用到能运用三种颜色协调搭配,建议后续加强创意表达训练”,忍不住夸:“做得太好了,让试点校区的老师先试用,有问题及时调整。”
王浩看到隔间外的应聘者,笑着说:“现在来面试的人越来越优秀了,我们技术部都快装不下了!”说完又风风火火地跑回技术部。
苏晓、李伟、陈欣之后,又面试了几个应聘者,陈如轩发现每个应聘者都或多或少提到了公司的反馈工具或社区课程,有的还做了针对性的方案,显然是提前做了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