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扩张计划(2/2)
陈如轩站在落地窗旁,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当场拍板:“就这里了,尽快安排装修,争取一个月内搬进去。”
装修期间,公司的好消息不断,跨境电商客户的系统顺利上线,对方反馈使用体验远超预期,还主动签订了三年的续约合同。
XX集团的项目也正式投入使用,对方总裁特意发来感谢信,说系统帮他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数据互通问题,还推荐了两家合作伙伴。
行业媒体更是对公司进行了专题报道,称其为“AI办公领域的黑马企业”,不少投资机构也纷纷抛来橄榄枝,希望能参与下一轮融资。
陈如轩却很冷静,他知道现在最关键的是做好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盲目扩张,他对财务总监说:“暂时先婉拒投资机构,等我们完成恒通集团的项目,再考虑下一轮融资。”
财务总监点点头:“我明白,现在我们的现金流很充裕,没必要急于融资稀释股权。”
一个月后,新办公场地装修完成,员工们搬进去的那天,个个都兴奋不已。
新的研发中心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休闲区还有台球桌、跑步机等设施,员工们都说:“这哪里是上班的地方,简直是神仙办公环境!”
陈如轩看着大家忙碌又开心的身影,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公司打造成行业内的标杆企业,让每个员工都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搬入新场地的第二天,恒通集团的合作合同正式签订,对方一次性支付了两千万的预付款,还派来了专属的项目对接团队。
陈如轩召集全体核心员工召开项目启动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时间节点:“这个项目是我们进入制造业领域的关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老郑带领研发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开发计划,每天召开进度例会,及时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
销售部则安排专人跟进恒通集团旗下子公司的需求,确保每个子公司的定制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实施部更是提前进驻恒通集团,熟悉对方的业务流程,为后续的系统部署做好准备。
项目推进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但在研发团队的努力下,都一一得到了解决。
有一次,针对某子公司的生产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研发团队连续加班三天,开发了专门的数据转换工具,确保系统能正常抓取数据。
恒通集团的项目负责人得知后,特意发来消息:“贵公司的专业态度和执行力,让我们非常放心。”
随着项目的顺利推进,公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行业展会都主动邀请陈如轩参加,希望他能分享创业经验。
在一次行业峰会上,陈如轩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了公司从初创到发展壮大的历程,以及AI技术在企业办公中的落地经验。
演讲结束后,很多企业负责人围上来交换名片,希望能有合作机会,其中就包括国内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
“我们一直想找一家技术过硬的公司合作,优化平台的多语言订单处理系统,听了您的演讲,觉得贵公司正是我们要找的合作伙伴。”对方负责人说道。
陈如轩当场和对方约定了面谈时间,心里清楚,要是能和这家跨境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公司的跨境业务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面谈当天,双方就合作细节达成了初步共识,对方计划采购五套系统,覆盖平台的所有海外站点。
“我们的海外站点分布在十几个国家,对多语言转换和跨境物流对接的要求很高。”对方负责人强调。
“您放心,我们之前已经有过多个跨境电商的合作案例,针对不同国家的语言和物流特点,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陈如轩信心满满地回答。
合作合同签订的那天,公司内部群里再次被庆祝的消息刷屏,员工们纷纷表示,跟着这样的公司干,越干越有劲儿。
陈如轩看着群里的消息,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公司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和付出。
晚上回家,阳阳拿着一张画跑过来,画的是一栋高大的写字楼,上面写着“爸爸的公司”。
“爸爸,我们老师说,你是最厉害的创业者!”阳阳仰着小脸,骄傲地说道。
陈如轩抱起阳阳,在他脸上亲了一下:“爸爸只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你以后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定会比爸爸更厉害。”
林芳芳笑着端来水果:“今天公司又有好消息吧?看你心情这么好。”
陈如轩点点头,把和跨境电商平台合作的消息告诉了林芳芳,林芳芳笑着说:“真为你高兴,不过也要注意休息,别太累了。”
陈如轩握住林芳芳的手:“放心吧,现在团队越来越成熟,我也能抽出更多时间陪伴你们了。”
周末,陈如轩兑现承诺,带着林芳芳和阳阳去了海边度假,这是他们一家人难得的放松时光。
看着阳阳在沙滩上欢快地奔跑,林芳芳靠在陈如轩的肩膀上:“还记得你刚创业的时候,天天加班,连阳阳的生日都差点忘了。”
陈如轩心里有些愧疚:“以后不会了,工作再忙,家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假期结束后,陈如轩回到公司,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恒通集团的项目已经完成了一半,系统试运行的效果超出预期,对方已经开始计划将更多子公司纳入合作范围。
跨境电商平台的系统开发也在顺利推进,技术团队针对不同国家的用户习惯,优化了系统界面和操作流程。
同时,公司的研发团队还成功申请了三项发明专利,进一步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这天,陈如轩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走进来:“陈总,我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简历,是一位来自国外的AI专家,说非常看好我们公司的发展。”
陈如轩接过简历一看,这位专家竟然是国际知名的AI算法大师,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立刻说:“想尽一切办法把他挖过来,待遇不是问题。”
经过多轮沟通,这位AI专家最终决定加入公司,他说:“我之所以选择你们,是因为你们的技术落地能力让我印象深刻,这在很多科技公司都是做不到的。”
专家的加入,让公司的研发实力更上一层楼,老郑笑着说:“现在我们的研发团队,堪称行业顶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