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助力医疗(2/2)
负责人连忙点头:“没问题,一切都听陈总的安排!”
合作消息公布后,不少医疗初创企业主动投递项目计划书,希望能获得基金投资,公司的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成都基地的智能终端制造业务传来捷报——生产的AI体检设备因性价比高、操作简单,成功纳入国家医疗设备采购目录。
“老板,仅中央采购这一单就有3亿,加上地方采购,全年订单已经超过10亿了!”成都基地负责人拿着采购合同,兴奋地汇报。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能,争取明年把订单做到20亿。”陈如轩笑着吩咐,心里对三大基地的协同发展充满信心。
生产团队立刻行动,引入公司自主研发的AI生产调度系统,让生产效率提升25%,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8%以上。
不久后,公司举办了首届医疗技术峰会,邀请了国内外顶尖医疗专家、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现场座无虚席。
陈如轩作为峰会主席,发表了题为《AI医疗:从技术创新到普惠民生》的演讲,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技术成果和普惠计划进展。
演讲结束后,十多位国外专家围过来交流,纷纷表示想和公司开展技术合作,把中国医疗AI技术引入自己的国家。
峰会期间,公司还发布了全球首款多模态医疗诊断平台,能同时处理影像、病理、基因等多种数据,诊断准确率再创新高。
平台发布当天就签下五个国际合作订单,分别来自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海外医疗业务正式拉开序幕。
就在医疗业务全面开花时,制造业赋能计划也迎来新突破——合作的重型机械企业凭借AI升级后的产品,成功打入欧洲高端市场,拿下15亿订单。
“陈总,欧洲客户特意要求来参观你们的系统,他们说这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对方负责人带着欧洲客户专程到访,语气里满是钦佩。
欧洲客户参观完技术实验室后,当场签订合作协议,邀请公司为其欧洲工厂提供AI智能升级服务。
“让技术部组建专项团队,务必把这个项目做成欧洲制造业智能升级的标杆案例。”陈如轩叮嘱道,这可是开拓欧洲制造业市场的关键一步。
技术团队针对欧洲工厂的生产流程,定制开发了调度和质量检测系统,仅用两个月就完成部署。
项目验收时,欧洲客户看着生产效率提升30%、合格率达到99.9%的数据,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中国技术,名不虚传!”
这个标杆案例让公司在欧洲制造业市场声名鹊起,先后有十多家欧洲企业找上门签订智能升级协议,海外制造业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0%。
国内市场上,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加入公司的赋能计划,从汽车制造到电子元件,从航空航天到智能家居,系统覆盖了二十多个制造领域。
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公司的制造业AI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达到28%,稳居行业第一,比第二名高出十个百分点。
这天,陈如轩收到证监会通知,公司符合融资融券条件,即将纳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成为机构投资者的核心配置资产。
“老板,纳入沪深300意味着公司的资本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台阶,以后融资会更方便,股价也会更稳定。”财务总监拿着通知,笑得合不拢嘴。
陈如轩看着通知,心里清楚这是公司稳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初创企业到行业龙头,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技术部紧接着传来更重磅的消息:新一代通用AI大模型研发成功,参数规模达到千亿级别,综合性能超过国际同类产品。
“陈总,咱们的大模型不仅能处理文字、图像、语音等多种数据,还能自主学习行业知识,适配不同领域应用需求!”技术负责人拿着测试报告,激动地介绍。
陈如轩让团队现场演示,大模型在一分钟内生成了一份完整的汽车制造智能升级方案,从生产线改造到质量管控,每个环节都分析得精准到位。
“把新一代大模型开放给合作企业试用,收取合理服务费,同时组建大模型生态联盟,吸引更多企业加入。”陈如轩当即做出决策。
消息一出,华为、腾讯、小米等大厂纷纷响应加入联盟,甚至有国际科技巨头提出想以50亿估值投资大模型业务板块。
“大模型是公司核心资产,不拆分融资。”陈如轩拒绝了单独投资提议,“想要合作,只能加入生态联盟共享资源。”
国际巨头只好同意加入,还带来了海外优质资源,帮助公司大模型拓展国际市场。
大模型生态联盟成立当天,就有一百多家企业加入,覆盖科技、制造、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
联盟首个项目是联合开发AI教育智能平台,整合公司科普课程和各大企业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提供一站式科技教育解决方案。
教育部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不仅提供政策支持,还把平台纳入全国中小学科技教育推荐名单。
平台上线仅一个月,就有五千多所学校注册使用,注册用户突破五百万,成为国内最大的中小学AI教育平台。
“陈总,很多学校申请定制化课程,咱们要不要组建专门的定制团队?”负责教育业务的团队leader汇报。
“教育是百年大计,要做得细致周到。”陈如轩点头同意,“让团队根据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开发个性化课程体系。”
不久后,陈如轩收到福布斯中国的邀请函,邀请他参加年度科技企业家峰会,并授予他“年度科技领军人物”称号。
峰会当天,陈如轩作为主旨演讲嘉宾发表讲话,台下坐着全球科技领域的顶尖人物,不少人在演讲结束后主动过来交换名片,表达合作意向。
“陈总,我们愿意以300亿估值,追加10亿美元投资。”某国际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握着他的手,态度恳切。
“感谢认可,我们目前资金充足,更看重长期战略合作伙伴。”陈如轩笑着回应,“如果贵机构能对接海外高端人才和技术资源,我们可以考虑合作。”
负责人立刻答应:“没问题,我们在全球有上千位顶尖专家资源,随时可以为贵公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