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130章 多产业发展

第130章 多产业发展(2/2)

目录

陈如轩把这段视频转发到公司内部群,鼓励所有员工都看看,他在群里留言:“我们做的不仅是生意,更是在为国家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这份责任比任何业绩都重要。”

消息刚发出去,欧洲分公司就传来捷报,他们和法国某医疗设备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对方将采用公司的专用芯片和算法,生产针对老年人群体的智能护理设备,首批订单金额就达到2亿欧元。

更令人惊喜的是,欧盟委员会将公司的医疗系统纳入“欧洲数字健康推荐清单”,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企业,这意味着公司的产品可以在欧盟27国自由流通,无需再进行重复认证。

陈如轩立刻安排欧洲分公司组建市场推广团队,针对不同国家的医疗需求定制解决方案,同时联系国内的医疗专家,准备在欧洲举办多场技术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就在欧洲业务顺利推进时,国内某航空航天企业主动找上门,希望能和公司合作开发“航天制造质量检测系统”,解决航天器零部件检测效率低、误差大的问题。

双方经过三天的技术交流,最终签订合作协议,公司将派出10位资深算法工程师,入驻对方的生产基地,根据零部件的特性定制检测模型,预计三个月内完成系统开发和部署。

陈如轩亲自带队考察对方的生产基地,看着生产线上精密的航天器零部件,他不禁感叹道:“航天制造对精度的要求达到微米级,这对我们的技术是巨大的挑战,但也是提升技术水平的绝佳机会。”

考察结束后,陈如轩刚回到公司,就收到福布斯中国的后续通知,除了“年度科技领军人物”称号,公司还被评为“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颁奖典礼将在下周举行,邀请他作为企业代表上台发言。

就在他准备发言稿时,技术部突然传来一个重磅消息——新一代通用大模型的医疗专项版研发成功,能根据患者的病史、影像、基因等数据,自动生成个性化治疗方案,准确率达到9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技术负责人带着测试报告和演示视频赶来,视频里大模型在30秒内为一位肺癌患者生成了包括手术方案、化疗周期、康复计划在内的完整治疗方案,还标注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立刻联系国内顶级医院开展临床试用,收集医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模型,争取明年能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正式投入临床使用。”陈如轩看完演示,当即做出决策。

临床试用的消息传出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20多家顶级医院主动申请参与,纷纷表示希望能借助大模型提升诊疗效率,尤其是在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就在医疗大模型推进临床试用时,教育平台团队又有新动作,他们联合国内知名出版社,将AI教育平台的课程内容转化为纸质教材和教辅资料,首批印刷50万册,将免费捐赠给中西部农村学校。

捐赠仪式在教育部举行,教育部领导亲自为陈如轩颁发“教育普惠贡献奖”,还在讲话中提到,希望更多企业能像他们一样,关注农村教育发展,为教育公平贡献力量。

捐赠仪式结束后,陈如轩刚回到公司,就收到国际科技巨头的消息,他们希望能加入大模型生态联盟,还提出愿意共享自己的全球医疗数据资源,帮助大模型提升多语种处理和跨地域诊疗适配能力。

“欢迎他们加入联盟,但数据安全必须严格把控,所有医疗数据都要进行脱敏处理,还要符合各国的数据隐私法规,不能出现任何安全漏洞。”陈如轩在联盟会议上强调。

国际科技巨头同意了数据安全要求,双方很快签订合作协议,他们的加入不仅为大模型带来了更多数据资源,还帮助公司对接了海外的医疗合作资源,有10多家欧美顶级医院表示希望能试用医疗大模型。

就在大模型生态联盟不断壮大时,公司的股价再次迎来大涨,市值突破500亿,成为A股市场科技板块的龙头企业,多家券商发布研报,称公司“构建了医疗、制造、教育三大领域的AI生态闭环,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陈如轩看着股市行情软件上跳动的数字,并没有太多兴奋,他更关注的是各项业务的实际进展,尤其是医疗普惠计划在县乡医院的落地情况。

为了了解基层医院的实际使用情况,陈如轩亲自带队前往河南某县医院考察,医院院长带着他参观了AI诊断室,里面有两位医生正在使用肺部诊断系统为患者做检查,旁边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诊断结果和准确率。

“自从用上你们的AI系统,我们医院的误诊率下降了50%,患者的就诊时间也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30分钟,不仅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还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院长兴奋地介绍道。

在医院的走廊里,陈如轩遇到了一位前来复查的肺癌患者,患者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要不是AI系统及时发现我的病情,我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你们的技术真是救了我的命!”

看着患者眼中的感激,陈如轩更加坚定了推进医疗普惠计划的决心,他当场承诺,会为该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免费配备便携式体检设备,还会定期组织专家下乡坐诊,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水平。

考察结束后,陈如轩在回程的飞机上,打开电脑梳理公司的发展规划,他在文档里写道:“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人,无论是医疗、制造还是教育,都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惠及更多人为出发点,这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

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时,已经是深夜,陈如轩刚走出机场,就收到技术部负责人的消息,他们研发的“手术辅助系统”已经完成动物实验,即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该系统能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识别血管、神经等关键组织,帮助医生提高手术精度,减少并发症。

“明天上午召开项目推进会,邀请国内顶级外科医生参与,共同制定临床实验方案,争取早日让系统投入使用,造福更多患者。”陈如轩回复道。

回到家,陈如轩习惯性地打开公司的实时数据监控平台,看着三大基地的生产进度、各业务线的订单情况、基层医院的设备使用数据,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目录
返回顶部